终获胜了,但是却跑掉了敌军守将,实则最多只可谓之惨胜。
更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明军主力既然已经围城且突破了泗川古城的城防,面对不足几百人的守军,竟然还能被守将川上忠实身中乱箭后突出重围◆不是明军的疏忽或者有意为之的话,只能说,这支岛津家军队的战力,看来的确堪称勇悍。。。
接下来,破旧的泗川古城虽然丢了,但是泗川倭城的岛津家主力却丝毫未损◆其余岛津家守军人人皆是如此强悍勇武、而董一元麾下虽然足有五万大军,却缺乏西路军这样的水军配合×于能否拿下估计与顺天同样坚固异常的泗川倭城,还是最终会重蹈蔚山城久攻不下的覆辙,一时之间,程本举心中也开始有些没底了。。。
短暂的沉思之余,程本举再度看向唐卫轩沉默不语的背影时,不禁也多了几分理解∏沉默之中并非之前临危不乱的镇定自若,或者无动于衷的冷漠无情,与过去曾无数次陷入沉思的唐卫轩相比,不知为何,程本举总觉得如今唐卫轩的表情之中,似乎还带着几分无可奈何的无力感与隐隐的忧患。。。
也许,这战局的确是让人忧心又无奈吧。。。
不过,唐卫轩却似乎并没有在意身后程本举的这些想法,令其最感到在意的,其实还并不只是泗川倭军的战力。反而是辽东军宿将李宁的阵亡。。。
虽然与李宁始终接触不多,但唐卫轩大概还能依稀记得这个李如松麾下的李家家将,堪称李如松十分信任的嫡系部属♀回,却为何死得如此不明不白。。。?
关于阵亡的原因,在刘千户的战报中说是身陷重围、力战而死♀不禁让唐卫轩想起,李如松死后的战报之中,几乎也是一样的表述。但唐卫轩实在不太相信,同样作为身经百战的将领,此二人都会犯这样的低级错误‰当初碧蹄馆遇伏之前,李如松还曾刻意安排了杨元率领一支军队作为后应,加上当初李如松曾身陷险境的经历,从李如松本人到辽东众将今后引兵出击之时都应该更加小心谨慎才是,却为何前后都轻敌冒进、身陷重围、力战而死了呢。。。?
还是说,原本计划中本应该立刻抵达的后续接应援军,却都双双迟迟未至,这才导致了后来的悲剧。。。?
更让人觉得诡异的是,面对明军先锋的突袭,倭军虽然反击得手,但是明军主力若是还未抵达,受损同样不轻的守将川上忠实理应迅趁机撤退才是□么会傻等到被明军主力包围后才想到突围呢?虽然战报中并未就此直言,或许坐镇后方的刘千户也并不十分清楚。但唐卫轩仔细分析一下为何会有这样的结果,总感觉似乎应当是李宁所部刚刚死伤殆尽,“姗姗来迟”的明军主力就“恰好”赶到了战场,随即立刻完成了对于川上忠实的包围,使得其在歼灭李宁所部后根本没有迅安全撤离的机会。。。
细细想来,再进一步想下去,唐卫轩额头上未免渗出了一层冷汗:
先是去年李如松嫡系部将杨元,以三千兵马坚守南原城,对抗数万倭军,数日后被迫突围。按理本罪不至死,至少比尚未开战便弃城而逃的陈愚衷强了太多,却仍旧被杨镐与麻贵下令押回辽东斩示众◆此举是为了警告朝鲜前线的其余众将不可轻言撤退,为何不将其在汉城当场斩?却非要押回辽东再行斩示众♀斩,又到底是杀给谁看的呢。。。?
李如松其五弟李如梅,当初曾在碧蹄馆一战最危急的时刻,拼死作战、奋勇救下了其兄李如松。但是去年也同样因为朝中有大臣劾其畏敌不前,随即险些被劾罢官′掌握大量朝鲜前线军权的御倭总兵官一职,也很快被朝廷临时派来的董一元替代 好李如松不久前战死辽东,朝廷方才调派其接替李如松的辽东总兵一职,坐镇麾下兵力已大部分被抽调至朝鲜前线的辽东局势。
李如松二弟李如柏,前番朝鲜战事屡立战功后,后调任宁夏总兵,但也同样是在去年,竟突然“因病辞官”,失去了军权。
再加上如今李宁这颇为离奇的力战而死,短短一年之内,李氏一族连同其家将部曲都如此巧合地接连遭遇变故。。。
难道,这一切真的都只是巧合吗。。。?
还是说,李如松本人的所谓“意料之外”的战死,其实本就是“情理之中”的结果。。。
想到这里,唐卫轩只觉得心中涌起一阵莫名的冰冷,浑身上下微微有些不寒而栗之感,不忍再继续联想下去。。。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