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监勇毅军的边永清见场面有些尴尬,忙出言道:“永宁伯忠勤王事,皇爷亦多嘉许,今番援豫时,永宁伯入宫觐见,皇爷还曾夸赞永宁伯,任事沉稳干练,不似朝中那班文官,瞻前顾后,行事畏首畏尾。”
他说到最后看着方正化,道:“方公,还是不要误会了永宁伯才好。”
边永清在宫中虽与方正化同为秉笔太监,且他们一个监军畿南重镇保定府,一个监军九边重镇之一的宣府,看上去在皇上跟前的分量不相上下,可边永清毕竟比方正化年岁高了许多,再有就是他监军宣府还给皇上弄回来一百万两银子,自打这个事儿后在宫中的地位也是水涨船高,确也引起好些人的妒恨。
刚刚的这一番话看似无关紧要,却是边永清有意在敲打方正化这位同僚,以免其再脱口说出更为过分的话语,反而使得大家都下不了台,那可就真的尴尬啦。
方正化能从宫里的数千太监中,拼到今日这般地位,自然也非心智愚钝之人,他从边永清的话语中听出崇祯皇帝很喜爱永宁伯,至少现在还不是与张诚撕破脸的时候。
“咱家听到李贼竟敢有如此大逆不道之心,一时动了真怒,略有些失态,永宁伯不会与咱家计较吧。”
方正化不是尴尬地笑着道:“开封这边的战事,咱家自是不该多嘴,一切但凭永宁伯同张总督谋定好啦。”
张诚自然也不想与他结下解不开的梁子,当下也笑言道:“边公哪里话,您奉皇命常年监军在外,久历戎政,熟知兵事,可不敢如此谦虚啊。”
方正化笑着谦虚一阵,这个话题也就算揭了过去,众人重新议论起即将到来的战事。
…………
“问题的关键还在开封。”
魏知策也加入了众人的议论之中,只听他继续说道:“李贼一心想要拿下开封,好凭此来号令各路逆贼,所以在开封城破之前,他是不会同曹贼翻脸的。”
张福臻已然知晓招抚小袁营一事,毕竟张诚邀他一同联名给朝廷上的折子,招抚袁时中,并为他请封参将职。
只听张福臻开口说道:“就如那小袁营的袁时中,原是畿南豫东一带活跃的大股贼寇,李贼也不惜嫁女招揽,意图将他的数万人马并入自己麾下,此事也已传遍大江南北,想来对李贼声望影响颇大,一时半会儿的怕是不敢故技重施了吧。”
“那可不一定。”
永宁伯接着张福臻的话继续说道:“我说得粗鲁一点,这种事就好比逛窑子,有了初一,就一定会做十五。李贼既已动了……”
张诚说到这里时,瞄了一眼方正化,忙改口道:“……动了大逆不道之心,自然再容不下别的大贼。就如知策所言,现在是开封吊着李贼的一口气,一旦他们破了开封城,必然为了争头把交椅而内讧不断。”
“永宁伯以为李贼真的能吃掉曹贼吗?”
张诚看了一眼边永清,道:“别看曹贼自号曹操,在众贼里也算是十分狡诈奸猾的了,可如果同李贼相比,他却差在了一个字上。”
“哪一个字?”边永清十分好奇地问道。
“哼。”
张诚不屑一顾地轻蔑说道:“还能是哪一个字?无非一个‘毒’字罢了。”
他目光在下首众官将身上扫视一番,才语气冰冷地接着说道:“正所谓‘无毒不丈夫’。曹贼虽阴险狡诈些,但心中还存有一丝仁义,且又是胸无大志,所以他最多算是小人一个。”
评价完罗汝才后,张诚略顿了顿,才又接着道:“可李贼则不同,其在众贼里算是意志最为坚决之人,想那献贼、曹贼、革左五贼等皆曾就抚于朝廷,唯独李贼是一个奇葩,一心为贼,死不就抚。
其部众也是几散几聚,如十一年时潼关原一战,据传其仅余一十八骑,遁入商洛山中,可才过年余,又是数千几万人马杀出来。
再有十三年时,李贼被困在鱼腹诸山之中,粮断援绝,已到穷途末路,几近覆亡,只剩下千余残部跟随,可李贼军中那个刘铁匠,竟杀妻明志,引来贼军各将纷纷效仿,因此士气大振,竟被其突入河南,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直至今日之局面。”
他一口气说了这许多话,也感口干舌燥,便停下来喝了一小口茶水,才又继续道:“这李贼心坚如铁,且又不贪图享受,而其部下也是一群甘愿杀妻相随的狠人。面对这样的李贼,曹贼又如何是他的对手?
所以本伯才会说李贼乃‘大丈夫’,皆因其行事够狠辣,够歹毒,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不似曹贼虽奸诈狡猾,却心存仁义。
更何况,李贼自破了洛阳后,威名日盛,豫省南北,其所到之处,百姓争相投效,以李贼如此声威,又岂是曹贼能比?
而今闯曹贼军大约有二三十万人马,其中操练有素的战兵也就十万上下,这里面的六七成都在李贼手下。
所以本伯才敢断言,曹贼早晚要死在李贼手里头!”
张福臻听过永宁伯的话后,抚须微笑不语,方正化也是频频点头。
边永清则追问他道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