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的话,作为河北道治所的邺城,这就成为了目前的最优解。
镇东城这个位置,到底还是太偏居于一角了,不利于对整个北地的统治,更不要说是统治整个大苍了。
就算是帝都天京,也只是大苍最为合适的国都。如果有朝一日能够平定七大皇朝的话,那么,为了稳固统治,必然还是要选出一个更加合适的位置,作为新的帝都的。
而邺城这里,也是王羽的选择。
河北道,说到底,这里才是他真正的起家之地,龙兴之处,是他一步步发展壮大的最开始的地方。
当然,为了安抚那些燕北老臣,王羽将镇东城改名为北京,京即为京城的意思京,北京的意思,就是北面的京城。这里,日后就是他的陪都了。
而将镇东城改名为北京,虽然有安抚那些燕北老臣的意思,但王羽最主要的目的,还是进一步削弱镇东这两个字的影响,彻底打破大苍那旧有的政治体制。
日后,他的皇朝之内,绝对不能存在四镇将军府这样的军事集团。将领们可以掌握军队,但那是皇帝让他们去掌握,他们才能掌握,而不是军队是他们的。
如今,经过了一年时间的军队改革,虽然说镇东军之中除去依旧集中的黑骑以及飞羽军团之外,其他的部分,已经完全和原本的各道兵马打算并重新组合,并改编成了边军和各野战主力军。
但是,从大苍立朝开始,延续了几百年的存在,他们的影响力怎么可能这么轻易的消除,当然要一点点的消除他们的影响力!
至少,要将镇东这两个字,一点点的淡化掉。如果有朝一日,在镇东这两个字都没有人记得了,就自然不会出现镇东军这个军事集团了。
万众瞩目中,那一辆帝辇徐徐而来,身着帝袍的王羽,端坐在车中,威仪无双。
左右百官将士,纷纷躬身见礼。
八万双眼睛的注视之下,王羽下了御车,一步一步踏着沉稳霸气的步子,在礼乐声中向那把高高在上的高台走去。
走过光洁如镜面的大理石地板,又走上一节一节镶金嵌玉的玉阶。
“开始吧。”王羽向着一旁的管仲道。
管仲遂干咳一声,面朝台下,高声宣道:“登基大典,现在开始……”
鼓乐钟鸣,随之而起,八万人的热血,跟着就燃烧起来。
管仲面朝香炉,对皇天宣读了一份祭文,告祭九霄至上大神与皇天上神,向上天歌颂了王羽的不世之功,宣称大苍气数已尽,如今的百姓民不聊生。为了天下百姓,王羽是能够担负起这天下重任……
只可惜,显然,不是谁都是九霄大神的亲儿子的。同样是祭拜上天,祭拜九霄至上大神,作为亲儿子的帝之凌天降祥瑞,但到了王羽这里,只有寂寞。
“乾道统天,文明於是驭历;大宝曰位,宸极所以居尊……王氏子羽,久叶祥符,夙彰奇表,天纵神武,智韫机深……布告天下,咸使知闻。”
这一道祭文,并不是由管仲念出的,而是由皇甫无忧念出来的。大概的意思,就是如今的大苍皇室无有德之辈,已经不足以持有江山,故而愿意支持王羽掌握江山神器。
“顺天地之造化,应万民之夙愿。朕即日登基称王,定国号汉,自三王始,分崩离析,天下混乱,坤仪崩坏。朕今受天命,即应夙兴夜寐,宵衣旰食,羡圣人之明达,慕先贤之德才,开大统以兴汉,正宇内之乾坤。还天地以正气,复天下之安泰。”
“朕寡居高处,不胜其寒。应当博学慎思,明辨是非。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心性坚定,不为外物所移;目光犀利,不为奸佞所惑。秉公持正,不以一己之好恶而偏私;瞻高瞩远,不因一时之得失起忧患。上体天心,下恤民情。心系以天下百姓,恩施于黎民苍生。”
“且今天下诸侯割据,战火四起,边境诸夷窥视,天下衰微。朕当劝勉耕织,鼓励工商,崇文尚武,教化万民,整饬三军。修文德以附明于五湖,扬我大汉国威于四海。”
“朝纲设六部官吏,三军将帅,谨遵圣命,各行其是,各司其职,则天地之正清,天下之正平,国事之正明,黎民之正朴,指日可待矣。愿天佑我大汉国泰民安,千秋万代!钦此!”
皇甫无忧的祭文之后,接下来就是王羽自己的一段精彩发言,表达自己的野望,以及对于天下和平的安定。
在这之后,传天子九玺,授玉册,受百官朝拜……一连串繁琐却不可或缺的流程走下来,王羽的登基大典便算是功德圆满了。
不过,登基大典仅有的遗憾便是王常和皇甫雨薇未能亲至。
如今的王羽,和父母之间的关系算是越发紧张了。
和皇甫雨薇之间,本来因为皇甫静雅的关系才刚刚有所缓和,但是,随着三次劝进以及称帝,才刚刚缓和的关系,又一次降到了冰点。
至于和王常之间,那就是有关镇东军制改革之间立堂不同的冲突了,尤其是在这一场军改之间,就连王当之也作为了其中的牺牲品。
在一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