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农村多年战乱农民普遍缺乏粮食、饲料、种子分了田地的村子连着两年出现严重的春荒再加上英法联军打上门来军队需要大量粮食用来支撑战争原本不多的粮食这下更是紧张和周边几个村子一样这里的农业生产也几乎陷于瘫痪。
生产几乎陷于瘫痪虽然这里是产粮区可粮食还不够自己吃的城里的粮价必然飞涨于是又引起在城市里生活的那些人不满。如不是因为英法洋鬼子跑到中国来作乱恐怕这些不满都要泄到搞土改的政权方面了。
为了渡过难关政府尽了最大努力。为了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困难政府从其他地方调剂了不少种子和饲料同时又帮助农民成立互助组互相帮助互相扶持共同渡过难关再加上开荒(多年的战争造成不少地方土地荒芜这次再次将它们变成农田)、利用农闲兴修水利、种植土豆、红薯等高产量粗粮、地方部队屯田养活自己。
到了一八六五年这里的农村已经恢复到战前水平并且还有增产。今年看起来粮食和蔬菜产量还有很大程度增产。农民是讲究实惠的看到家里积粮一年比一年多它们自然心情舒畅。看着田里的庄稼长势喜人麻木了五千年的农民心里乐开了花更细心地伺候庄稼了。
摆脱了压迫和剥削真正成了土地的主人经济上又翻了身这让农民诚心诚意拥护新中国真心实意支援前线的战争。
稻田里面朝黄土背朝天辛苦劳作的农民让远处传来的声音吸引了驻着锄头仰脖望向北方。
远方一群行人正簇拥在一起朝农田走来。走在前面的那人村民都认识——村民自己选的艾家村村长。
在村长后面跟着的人好象是生米镇镇长和镇议会议长镇长和议长贵人事忙一般是不大到乡下来的不过现在这些官员和大清的官老爷做事风格大不相同他们出来用不着鸣金开道也不用让百姓回避有什么冤屈找这些官员申诉不会生不管有理没理先打上三十大板再说。
驻着锄头的农民冲着过来的那些人微微一笑低下头继续弄他们的庄稼。
作为新建县土改先进村庄这里隔三差五有人过来取经开头农民还觉得新鲜来的人多了他们也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
“汪部长这里就是我们艾家村地界了。我村现有人口一千三百余人每人分得土地四亩去年全村共上缴公粮四千四百石……”
人群中有个戴着墨镜身着白色长衫的年轻人看看稻田再看看走在前面跟汪道正说的没完的艾家村村长询问道:“老丁啊你们村去年共打了多少粮食?上缴完公粮剩下的够不够吃?”
“回这位尊贵的议员我们村去年共收获粮食一万七千四百石除了上缴公粮其他粮食足够吃了每人还有四石粮食多出来除了存在义仓防备灾年其他的都运到南昌卖了呢!”
“一人四石一个村一千三百人那就是说有五千多石粮食剩下来了?”戴墨镜的年轻人掰着手指头算了算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土改前你们村最高年份收获如何啊?”
“唉别提了。”村长摆了摆手。“我们村人最多时候有一千五百多人从我记事开始我们村最好的一年粮食也不过产了一万五千石。这些粮食中一万一千石用来缴地主的租子剩下四千石才是我们农民的一人一天连一斤粮食都不够分的。这还是最好的年份要是遇到灾年大伙只好出去要饭了。”
“所以还是土改好土改了大家不光能添饱肚子还有积余下来的粮食用来换钱买牲口养鸡子。有了牛可以开垦更多荒田种更多庄稼获得更多收成。”
“汪部长说的没错。后方粮食丰收了前面部队才有力气取得更大的胜仗。要是大家都饿着肚子这仗可就没法打喽!”
“长……这个艾家村能取得丰收这还要归功于议长提出的互助组大家彼此帮助这才能让所有稻田不至于荒芜。……我们继续到前面看看吧?”
“不错继续吧大家一起去看看我倒要看看互助组是否真的能将大家积极性调动起来?”
汪部长是政府接待部部长汪道正至于他刚才说的长就是戴着一副墨镜的杨沪生了。
回到南昌后杨沪生在晚宴后让史秉誉好好地吃了一惊——没事找事居然想着要拿日本开刀日本人现在还没招惹中国呢史秉誉很是不明白杨沪生头脑为何如此烫。
过了一晚杨沪生不再谈论对日作战的事情了。他开始一个一个找参议员说话美其名曰:调查研究。
光调查上面那些参议员自然是不够的。在杨沪生参加的参议院例行会议上杨沪生说“中国的主要矛盾在于农村解决了农村问题一切事情将迎刃而解”。
要解决农村问题不下乡显然不成于是杨沪生与史秉誉、容闳、洪仁玕各带一群参议员到下面各个乡村实际考察美其名曰:土改调研组。
艾家村是杨沪生带着这个组在五天里奔得第六个村子了也是他们此行最后一个村子。
按照原定计划杨沪生他们调查完艾家村后就要赶回南昌各个农村调研组将自己看到的情况进行汇总然后再对解放区现在进行的土改来一个总的评价。
下来调研一路上大家又是乘船又是骑马有时候还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