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计策有些地方,本王看不太明白。”>
庞林听到襄王苏振兴这句话,他当然知道这是襄王苏振兴对他的考验。>
只要他通过这次的考验,荣华富贵触手可得,封侯也不是太难的事情。>
庞林语气不急不缓,吐字清晰的讲解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人类从部落开始,直到组建成为国家,利益一直纠缠着每一个人。>
看似一身正直的人,他所求的是名利。>
但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银币才是他们的最爱。>
银币作为社会通用的钱,他可以买到绝大部分东西。>
朝廷之前的谋划,为那些移民提供大量的银币,让他们造反拖延赵军的脚步。>
这是一个正确的谋划,但却没有考虑到这些遗民的能力。>
自古以来,能成事的底层人非常少。>
真正造反成功的人,华夏数千年历史,那也只有汉高祖刘邦、明太祖朱元璋和帝国开国皇帝苏河三人而已。>
哪怕是造反取得一定势力的人,那也是大浪淘沙,数千上万只势力,才会出现一两位。>
出身底层的人,成功非常难。>
他们不具备战略视野,只顾眼前的利益。>
选择这些遗民做事,付出的代价极大,取得的成果非常有限,整体效率不高。>
臣所选中的目标,不是这些出身底层的人,而是赵国的将军们。>
王上先父这一代人,已经向世人证明,开创一个国家,究竟能获得多少利益。>
这些人无论是求名还是求利,他们都无法忍受住,这样庞大的利益。>
他们现在之所以没有这么做,只是受限于以往规则束缚住,不知道自己掌握的力量究竟有多大。>
手中有兵就有权,有权心中就有野心。>
这群人的能力已经被赵国提前筛选出来。>
只要能够把他们的野心激发出来,让他们反对赵国。>
我国现在遇到的难题,立刻就迎刃而解。”>
襄王苏振兴听到庞林讲述他的计策,哪怕是已经看过一遍,在听之后依然激动不已。>
庞林的计策一点都不复杂,通过各种手段,让赵国的实权将军独立建国。>
只要这个计策能实现,在赵国与襄国之间,就会出现一群缓冲国。>
襄国现在所遇到的难题,立刻就会迎刃而解。>
襄国不需要担忧北方的威胁,再培养一支可堪一战的海军,南方曹国的威胁也变得可控。>
襄国在那时,才能真正变得安宁下来。>
襄国的体量有限,又失去了发展的先机。>
襄国很难成为地区霸主,只想要安宁的生活。>
襄王苏振兴心中还有些疑虑,询问道:“如果某一位领兵的将领,他是赵国的忠臣,你会怎样做?>
某些人主动抓捕使者,向赵国朝廷汇报这个消息,达不成目标,你又会怎样做?”>
庞林听到襄王苏振兴这两个问题,他自信的说道:“王上,我们是为了解决襄国现在遇到的难题。>
在与赵国的边疆地区,建立缓冲国,那只是锦上添花。>
其实在我看来,对于赵国忠心的降临,必然会出现。>
但他忠心,他的手下是否忠心。>
只要能说服这人的手下,这支军队必然会陷入混乱,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
我派遣使者,必将会告诉目标将领。>
哪怕是他把使者抓住,该送的银币,我们会大张旗鼓送过去。>
我就是想看看这位将领对赵国的忠心更多,还是赵国朝廷对他的信任更多。>
他是否真的相信,赵王苏熊了解到这些事情,还会留他的性命,甚至是让他掌握权力。”>
襄王苏振兴一听,他表情变得凝重。>
他作为一名国君,当然知道君主得疑心病。>
君主对于文官有所疑心,但还愿意用他们。>
一旦对掌握军权的武将疑心,必然会弃之不用。>
因为相比于文官,掌握军权的武将,他们的破坏力更大,甚至能直接消灭王室。>
庞林这样做,就是对于人性的考验。>
有些人依旧对赵国忠心,但只要有一位将军出现了动摇,立刻就能缓解襄军在前线面对的压力。>
襄王苏振兴立刻鼓起掌。>
“庞先生真是大才,这件事情全权交给庞先生负责。>
我们襄国其他东西不多,银币管够。>
用钢铁铸造的炮弹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