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载金银财宝及嫔妃,准备逃亡入海,可南汉的宦官与兵将们早就抢先盗船而逃,刘鋹无船可乘,被迫归降!”>
众将对赵官家如此博闻强记,深表佩服。>
“朕读史时还知,我大宋灭南汉后,南唐便陷于大宋的三面包围之中。”>
“南唐后主李煜为自保,明臣服,暗备战,在遣使向宋请受策封的同时,将兵力布署在长江中下游各要点,以防我宋军进攻。”>
“因李煜拒命不朝,大宋开宝七年九月,太祖皇帝发兵数十万,三路并进,趋攻南唐。”>
“东路,以吴越王做为昪州东南面行营招抚制置使,率数万兵马自杭州北上策应,并遣宋将丁德裕监其军。”>
“中路,由大将曹彬与都监潘美,率水陆军十万由江陵,沿长江东进。”>
“西路军由池、岳江路巡检、战棹都部署王明,率军牵制湖口的南唐军,保障主力东进。”>
“同年十月,我大宋官军顺利渡过长江。在采石、秦淮河、皖口三战中,大败南唐军精锐!”>
“开宝八年三月,宋军攻至金陵城下。六月,吴越军队攻陷金陵东面的门户润州。南唐都城金陵陷入合围之中……十一月,曹彬率大军开始从三面攻城,十余日后,金陵城破,李煜奉表出降。南唐遂亡,国祚三十八年。”>
“当年,我大宋数十万大军,围困南唐都城金陵,半年多才破其城。如今,我军有了朕研制并投入使用的火炮等火器,加上诸位爱卿的神勇,朕料定,闪击夏国兴庆府破其城,只需要数日!”>
众将闻听圣言,心潮澎湃,振奋不已……>
赵吉又道:“若诸位爱卿率军攻打夏都兴庆府时,夏皇李乾顺若能像当年的后蜀之主孟昶、南汉后主刘鋹、南唐后主李煜那样奉表出降,众爱卿应对李乾顺优待!”>
众将纷纷点头,称赞赵官家胸怀博大,宽仁厚义……>
“然,朕预料,李乾顺颇有雄心壮志,即便城破,他也不见得能归降,那众爱卿对负隅顽抗的李乾顺,就不要手下留情了。”>
众将沉思,各个都暗自分析赵官家此言的深意……>
赵吉感叹道:“忆当年,我大宋开国后,兵强马壮,气吞山河如虎!”>
“我大宋先后灭后蜀、南汉、南唐,令吴越国主向我大宋称臣!吴越国还出兵,协助我大宋灭掉南唐!”>
“彼时,第三代吴越国主钱俶,乃识时务之俊杰!”>
“吴越国主钱俶审时度势,遵循祖宗武肃王钱镠遗训——‘以天下苍生安危为念’。”>
“为保吴越国境内生民,免遭战火涂炭,吴越国主钱俶‘重民轻土’,毅然于太平兴国三年五月入我宋京开封,遵从祖训,纳土归宋,将所部十三州,一军、八十六县、五十五万六百八十户、十一万五千一十六名兵卒,悉数献给朕的先祖太宗皇帝,成就了一段佳话!”>
“朕亦遵守祖训,像对柴氏一样优待钱氏族人至今!”>
“朕敢断言,吴越国钱氏之举善举,可佑其钱氏家族,千年永昌,人才辈出!”>
赵吉所言非虚,他心中暗道:‘我没穿越前,在现代社会里耳熟能详的杰出人物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皆是吴越王钱镠的后人。从宋至清,吴越钱氏家族共出了三百五十位进士,可谓千年世家!’>
赵吉高声道:“朕观当今夏皇李乾顺,其目光,远不及当年吴越国主钱俶远大目光的万分之一!”>
“故此,朕不要负隅顽抗、活着的李乾顺!众爱卿,知否?”>
胸怀大义的岳飞,强壮的身躯为之一颤,他刚要开口劝赵官家,却被众将那山呼海啸的高呼声,震得脑袋嗡嗡响,压得他又闭上了嘴巴。>
“微臣谨遵圣训……”>
“末将谨遵圣训……”众将恍然大悟,纷纷高声道。>
他们理解了赵官家的深远用意:>
那就是,李乾顺在夏国的威望颇高,如果这次宋军集结优势兵力闪击兴庆府,兵临城下时,夏皇李乾顺能乖乖地出城归降,让攻城的大宋官兵少受伤亡,那么,赵官家可以学太祖皇帝和太宗皇帝那样,优待亡国之君。>
如果,夏皇李乾顺不识时务,组织兵将死守兴庆府城,奋力抵抗,给攻城的大宋官军带来不小的伤亡,那么,西夏国都被破之时,即便李乾顺再想归降,那么也要想办法弄死他。>
绝对不能让李乾顺苟活下去,以免他成为下一个卧薪尝胆的勾践……>
赵吉吐字如珠:>
“朕每读太祖和太宗皇帝平定五代诸国的征战史,便心潮澎湃,每每向往之!”>
众将闻听圣言,纷纷点头,他们也都心潮澎湃,心向往之。>
赵吉语速加快,高声道:>
“我大宋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