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段时间了,放那没管居然给忘了,实在不该,其实它还有一个版本,意象更清新一些,前两天写的,在此发一下。
《夜闻琴萧瑟》
又入了夜,于是看见
她又悄悄合上了眼。
像空荡的情绪,
爱恨微醺却说不尽。
失眠在小城暮雨,
山石依旧,沙沙的
很有棱角倔强地守望。
在那流月温暖的山谷,
谁在聆听,愁绪的拼凑,
那是溯洄云梦的笔墨,
是用心的,但已死掉的。
三生缘下,我拾起一片红尘,
干瘦冰冷的,却刻着曾经的认真。
萧萧秋风下卷落了片片离愁,
簌簌地回头,不断摇首,
却见那曲断肠,已被不眠者说破。
天地静默,抚琴无声,
犹如将所有甘心抹去,
承认那声为情所困的叹息。
至于《江湖无言》,这首也是最近写的,纯属偶然,最初是看到别人的作品,借用了其框架,改成了古风版,后面又大量修改才有了这首。而且这首属于先有内容,再根据内容命名诗名,这样的情况很多,有的可能不是很贴切,但我不喜欢无题,无题系列显得很敷衍,让人一看就觉得作者没用心,偶尔一两次还好,最好还是起个好名字,因为一个好名字对于诗确实很重要。
再回到上一章,除了《即便只有年月日天气还是要创作》,还有《流浪,继续流浪》《一生》《独行》《劳动岁月》《竹林啸》《羁旅者》是先有词语,后组合而成的段落,虽然有的写的不自然,但毫无疑问,这一章出现了许多之前不曾用过的新词、新意象,在新鲜感和丰富性上无疑是多了。
至于《夜间模式》《泡沫夜》《失重的心2》确实是以前的老套路,而且还没发挥好,写的长,但没啥营养,差到连自己都不想修改。而《轻功》又是每章必有的“热血番”,同类型可参考之前的《坚定的声音》《逐日》《存在》《坚持到底》《野兽派》《无尽》《光芒》《精卫》等,太多了。
哦,还有一首《远方》,这种一看就不是我的风格,实际上是我写的,但确实不是我的风格,写这首最开始仅仅是想尝试一下,写一种文艺清新的感觉,也是许多恋爱脑年轻人比较喜欢的类型,但是写完发现太刻意(可能是现在确实内心不喜欢低级的浪漫),如果不是最后一句“我本该愚笨地向前”个人比较喜欢,这首可能都不会发,而是重写一首。
解说完上一章,再回顾一下本人创作至今比较重要的一个风格类型的作品,姑且称为古风类,这样的作品很多,很多,最早可以追溯到初中时期的《在水一方》《梦碎江南》,然后是高中的《一个人》《忆黛玉》《孤灯》,再然后进入大学后,逐步加大了输出,有了《侠》,《窑瓷》,“梅兰竹菊莲”系列,还有《漂泊》《宛蓉》《爱在泼墨山水中》《墨缘》《山雨》《窑瓷》《伊人叹》《云?雨》《流浪》《风吹漠》《千年盛世》《远行》《煮》等。
初高中时期写的东西不算多,那时候都是用手写,而且以为主,还没有写诗的想法,但也因为是手写,加上那时候心态还没被社会和“爱情”摧残的很厉害,写出来的东西很干净,耐读。我现在想回归那种风格,已经不可能了。
高中时候,在本子上写了一首《一个人》,改了许多遍,写完很喜欢,“我把胡同条条穿过,是为了躲避一群人,停留在一个地方,多半是为了一个人”。
还有坐车过程中写的《当》《自由旅行》《沿途印象》《行程》,都很有灵感,包括后来的《山雾》是目前最接近早期风格的一首,“像行程中跋涉的风和景,随手而作的诗也便于携带,”确实是很有感觉的一句。
我在创作过程中比较注重印象点的强化,就像流行音乐里的副歌总是要重复一些词一样,不这样做,没法让人留下记忆,那样对我来说和没写一样,我是不相信什么无意义的就是艺术之类的。
所以我写东西,往往会针对这首诗想表达的内容,对于其中的某些特质进行放大,以营造出这首诗独有的记忆点,虽然有些作者的作品也很好,但是写的东西让人看完记不住,对我来说这样的结果并不容易接受。
举个例子,就比如《残酷天空》里,用了“背对灯火”“静止的蓝”“黄昏的忧伤”“流放”“刺骨的冷”“冰天雪地里的决绝和新伤”等词句,反复强化了天寒地冻让人心冷麻木的那种感觉。
再回到古风类,讲一讲个人觉得比较喜欢的几首,第一首是《逐日》,写的很长,但比较难的的是每一段都还不错,主题自然是夸父逐日的故事了,回顾一下:
“天地初分,阴阳渐渐分明,
光明多么美好,黑夜多么空虚。
我了解夜的孤独,于是懂得
太阳,是我唯一的信仰。
自由,就是脚下那如风般的矫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