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军史小说 > 元佐别闹 > 第168章:汴梁(11)(2/4)

第168章:汴梁(11)(2/4)

上一页元佐别闹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笔趣阁在线收听!
司马光《涑水记闻》是耶非耶,只能让事实去做验证。

宋太祖赵匡胤于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冬十月二十日崩逝,二十一日晋王赵光义即位,称宋皇后为开宝皇后,让她迁居西宫。

赵光义在福宁殿也就是万岁殿登基史称太宗,改年号为太平兴国。

群臣在万岁殿朝拜新帝,先帝尸身停放在正堂上,太宗一边接受朝贺,一边嚎啕大哭,悲痛万分。

宋太宗即位第三天大赦天下,命边境士兵停止侵扰外境;群臣要提建议可以上表,也可以面谈。

宋太宗宣布遵循先皇制定的各项制度,封赏文武百官。

宋太宗封皇弟永兴节度使兼侍中赵廷美为齐王,担任开封府尹兼中书令;造成一个他百年后由赵廷美继承皇位“兄终弟及”的态势。

同时宋太宗封太祖的儿子赵得昭为武功君王,赵德芳为兴元尹。

命令太祖的儿子和齐王赵廷美的儿子都称为皇子,女儿都称为皇女。

太平兴国元年,即宋太宗登基两个月,赵光义诏令增加科举考试的名额。

宋太祖时每次科举录取人数不超过百名,宋太宗将亲试进士增为109人,诸科207人,全部赐予进士及第;又将州县推荐到京城参加考试15次以上而不中者184人全部赐给进士出身,总共录取500人。

500人都从优授官,士人皆大欢喜,盛赞宋太宗就是唐朝的李世民;宋太宗的皇威和身价比太祖爷提高了一倍,掩饰了他夺嫡篡位的劣迹。

赵光义即位后,还委派心腹到各地查访官吏的行为直接秘密上报给他,对那些不守法的官吏当即处死;不问口供。

这一举措更是凑效,很快稳定了全国的形势。

赵光义登基后任命卢多逊为宰相,太祖朝的薛居正、沈伦留用与其同班。

如果从位次和资历上排列,卢多逊只能在第三位;但卢多逊浑身充满嚣张的基因,总想压住薛居正和沈伦。

因此便在宋太宗跟前谗赵普,说赵普当年劝说宋太祖立子为嗣而不能立弟为嗣;宋太宗本来对赵普就看法多多,卢多逊这么一谗言;便让赵普做了一个随朝班见驾的散闲官员。

然而赵普不是一般人而是三般谋士,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时他是第一功臣;北宋建立后的规章制度几乎全都出自他的手。

还有一点尤为拿手,那就是赵普知道赵光义登基名不正言不顺而是篡夺;可他不讲出去;而是关键时刻才打算使出这个杀手锏。

赵光义心胸狭小,气量不足赵普早就知道;因此才给他送去一个精美的手炉投石探路。

卢多逊被赵光义重用后谗言赵普,赵普早有思想准备;于是他抛出“金匮书盟”亮出底牌,警告赵光义做事不能太绝。

金匮书盟本来就是子虚乌有的东西,但经赵普如此一操作;赵光义的即位便就合法化。

赵光义只好向赵普低头,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谋士真是不可小觑。

卢多逊跟赵普斗,只能是拿鸡蛋碰石头,把脑袋撞在南墙上头破血流。

卢多逊是后周的进士,北宋建立时只是祠部员外郎,宋太祖赵匡胤征讨北汉回来任命他为翰林学士;南唐平灭后任吏部侍郎。

然而,后赵光义即位后卢多逊实际意义上是第一宰相。

按理说卢多逊和赵普根本不是一个层级,卢多逊在赵普眼里就是一个后生小子;而且他和赵普之间没有私人恩怨,也没有政见不和。

赵普做首席宰相十年了,卢多逊还只是个翰林学士;可以说当年的卢多逊根本不配和赵普对决,可他就是找了赵普恶搞,还真把赵普搞得灰头土脸;只可惜他没能笑到最后,终到丢掉了身家性命。

为什么一手好牌被卢多逊打得稀烂?那就是他急于求成地想压住薛居正和沈伦,不惜走险棋跟赵普对决。

卢多逊只是一个普通的通过考试做官的平民百姓的小孩子,他如果想要在政治上迅速出人头地必须具备功劳,资历和关系。

可惜,卢多逊一样都不具备;怎么办?史书称他“有谋略,发多奇中”。

奇中——就是他能看到别人看不见的机会,做别人不敢做的事情。

宋太祖赵匡胤喜欢读书,每次从书史馆取什么书;卢多逊都要买通书籍管理员问个明白,然而自己也通宵达旦地跟太祖爷读一样的书;以备太祖爷提问。

如此愚蠢的办法还真派上用场,太祖爷读书期间遇到不明事情偶然便问卢多逊;卢多逊竟然对答如流。

太祖爷爷便认为卢多逊很有学问;卢多逊因此在太祖爷面前挣足了印象分。

卢多逊奇中的另一面就是做别人不敢做的事——找到赵普打擂台。

北宋之前的五代时期以及北宋初期,朝廷的权力在枢密院;宰相不过是个摆设。

后来赵匡胤不许武人当政,赵普又做了宰相;由于赵普的影响力,实权硬生生地移到了宰相一边……

滕国大长公主静怡将她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元佐别闹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