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工来源。
大明是需要海量的劳工,然而大明的需求是源源不断而不是一次性的。
顿顿饱和一顿饱的区别还是很明显的。
也正是因为没打算一次性彻底弄死欧罗巴,朱皇帝才会想着直接干废英格兰和沙鹅,也好给欧罗巴的那些国家来一个杀猴儆鸡,让他们以后被大明欺负的时候能乖乖的摆好姿势。
然而跟曾诚的提议比起来,直接干废英格兰和沙鹅的办法显然不如间接扶植教庭来的更好。
前者是杀猴儆鸡了,但是大明也得沾一手血,而后者却是通过意代利的墨里尼来扶植教庭,大明的手上一滴血都不用沾。
更关键的是持久。
只是扶植归扶植,怎么控制住教庭同样也很重要——欧罗巴的国王、皇帝登基都需要教庭的册封、加冕才能具备合法性,掌握如此大权柄的教庭又怎么会甘心为大明所用?
想了想,朱皇帝干脆将目光投向了柯志明:“回头找几个道士跟和尚,让他们跟那些传教士们好好沟通沟通,或者你们锦衣卫亲自出手也行,试探一下教庭的态度。”
柯志明当即便躬身应了下来。
所谓试探教庭的态度,其实就是看看教庭现在的实力如何,对于大明的态度又如何,是不是能像道士跟和尚一样接受大明皇帝的册封、管理。.lnㄚ.nt
如果教庭愿意接受大明皇帝的册封,那就意味着教庭愿意把神权置于大明皇帝的君权之下,大明自然也就可以通过教庭来操控欧罗巴,如果教庭不愿意接受大明皇帝的册封,那就意味着教庭也不甘心失去对欧罗巴的掌控,大明想要扶植教庭也必须要准备好相应的反制手段。
至于说道士跟和尚是否愿意配合锦衣卫的行动……这都不重要。
反正柯志明不认为有哪个道士或者和尚敢拒绝锦衣卫的要求。
而在安排完这些事情之后,朱皇帝却忽然话锋一转,又把话题绕回到了大明本身:“这次咱从奥斯曼那边儿回来,一路上也见识到了许多,有好事儿,也有坏事儿。好事儿嘛,自然要继续发扬,那些坏事儿,就得看看到底坏到什么程度,后续该如何处理?”
朱皇帝这话说的不轻也不重,但是听到曾诚和刘鹤鸣等一众大老们的耳朵里却无异于重锤砸响鼓。
其实曾诚和刘鹤鸣等一众大老们都已经察觉到了,朱皇帝这几年有慢慢放手的意思——这个放手不是指的放飞自我或者放开朝政不管,而是朱皇帝在刻意将朝政以及相应的权力下放到内阁以及军府。
说白了就是朱皇帝一直都在加强内阁和军府的作用,一直在慢慢的澹化皇帝的作用以及存在感。
然而朱皇帝现在的这番话,摆明了就是内阁或者军府有做的不到位的地方,以至于引得朱皇帝不满。
关键是曾诚和刘鹤鸣等一众大老并不知道问题出在了哪儿。
仔细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个所以然来,曾诚干脆试探着问道:“陛下的意思是?”
朱皇帝呵的笑了一声,摆摆手说道:“咱不是在说你们做的不好。”
凭心而论,朱皇帝也知道曾诚和刘鹤鸣等人已经做到了他们所能做到的极限,哪怕是跟历史上的那些能臣、名臣比起来,曾诚和刘鹤鸣他们也没差到哪儿去。
最直接的证据就是大明这些年一直没有走过下坡路,反而可以说是蒸蒸日上。
如果朱皇帝一直牢牢掌握着所有的权力,对大明的发展做出了细致无比的规划,出现这种情况倒也不算太意外,因为朱皇帝知道历史发展的轨迹,可以很轻易的避开某些大坑。
相反的是,曾诚和刘鹤鸣等人根本不像朱皇帝一样有着未来一百多年的见识做储备,他们在掌控整个大明向前走的每一步都必须谨慎小心才行。
能在朱皇帝隐隐开始放权的情况下还能一直保持向上发展的姿态,这已经足以证明曾诚和刘鹤鸣他们的能力。
然而也正是因为曾诚和刘鹤鸣等人没有未来一百多年的见识做储备,所以他们在面对大明现在的某些情况时往往会有反应迟钝的情况出现。
比如说,原本已经被打压下去的宗族又有冒头的情况。
再比如说,开设工坊的那些老爷们又开始想要往普通百姓的碗里伸手,还有一些胆肥的更是想彻底将百姓变成工人。
宗族有冒头的情况其实很好理解,毕竟人这种生物本身就有群居的特性,以血脉宗族的形势报团也算得上是本能,尤其是中原堂口百姓的骨子里就有宗族报团的基因。
工坊的老爷们想要往普通百姓的碗里伸手,想要将百姓变成工人也很好理解,因为工坊主们开办工坊本身就是为了赚钱,老老实实的按照大明律来赚钱可没有欺压百姓赚的多。
然而在朱皇帝看来,出现这些情况是不对的。
宗族不是不允许存在,但是宗法绝对不能凌驾于国法之上,如果不把宗族抱团的苗头压制住,未来那些族老们肯定就会想着攫取更多的权利,慢慢的也就会出现宗法替代国法的情况。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