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不远千里,追至儋州,跟从他学习。娘娘们,你们要知道,截至目前、宋代100多年的历史中,海南从没有人进士及第。但苏轼北归不久,这里的姜唐佐就举乡贡。为此苏轼还专门题诗:‘沧海何曾断地脉,珠崖从此破天荒。’当地的人们也许会一直把苏轼看作是儋州文化的开拓者、播种人吧,对他崇敬之情自不必说。”
“先生,苏学士在惠州曾修筑西新桥,那么,他在儋州可有类似贡献?”
“虽然苏轼住着蓬门荆户,但是,他的大名处处如雷贯耳,他的住所周围很快地吸引了许多人前来追随,纷纷效仿他的住房风格,简易地安营扎寨定居下来。
“好个大人,老了老了,竟然还变作了香草芳花,牢牢地吸引了那么多的蝴蝶蜜蜂前来拜访呢。”文妃高兴地盛赞道。
“也许,当时,还未等到大人调离此地,儋州就已经诞生了不少的东坡村、东坡井、东坡田、东坡路、东坡桥、东坡帽、甚至东坡树等吧。”笑卉畅想道。
“还有东坡庵东坡庐东坡肉呢。”先生笑着补充道。
“那么,到底适合根本原因,导致大人狠遭打击报复呢?”文妃任然十分挂牵。
“娘娘,自古党争太厉害了,处处暗潮涌动,幸亏您为做官。当权者感到苏轼太快活了。因为他们忌惮苏轼的洒脱与才情,苏轼有诗云:‘白头萧散满霜风,小阁藤床寄病容。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当政者章敦,字子厚,名厚义不厚,当年他还曾是苏轼的好友呢,如今却是东坡的政敌。他读到此诗,颇感不悦,怒道,‘苏子瞻尚如此快活耳!此水不贬,更待何时!’于是有了再贬海南儋州的命令。”
“可敬可爱的学士呀,怎么又是写诗填词惹的祸?才气,难道真能害人不成?”文妃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