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还优于英军坦克。但其笨重、机动性差的缺点也暴露无遗。尽管如此,这次交战是世界战争史上第一次坦克战,得到了公认,它标志着陆军机械化战争新时代的开始。
除了7坦克之外,德国在早期坦克的研制上还进行了许多其他有益的探索。例如,当1918年英国的“赛犬”轻型坦克用于战场后不久,德国人就将其缴获并加以仿制♀就是型骑兵坦克的来历。不过,该坦克只生产了2辆,并未投入实战。后来,该坦克的设计图纸卖给了瑞典人,并成为21型坦克的设计基础。
德国还仿制了英军大量使用的Ⅰ型坦克和Ⅳ型坦克,仿制后的试验型坦克名为7-坦克,仅制成样车。该坦克的特点是,车体两侧的炮座较大,位置也靠后⌒动部分装有弹簧悬挂装置,这是一大进步。
此外,德国还研制出另一种巨型坦克——式超重型坦克$果说7是一个庞然大物的话,那么与式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该坦克重达150t,装有4门77火炮和7挺7.92机枪,最终只制成了2辆样车。
1918年11月11日,德国战败,被迫在徒条约上签字投降,其军队被协约国解除,协约国还特别禁止战败的德国再拥有任何坦克,而刚刚问世的德国坦克被全部回炉炼钢,只有澳大利亚人独具慧眼,保存了1辆名为“梅菲斯托菲尔”的7坦克,成为奇货可居的历史文物。1983年,德国人曾与澳大利亚人交涉,消7能“返回故里”,结果无功而返。1987年4月,德**方决定重新复制7坦克。克劳斯·玛菲公司等共20多家公司鼎力参与研制,用了3年时间,终于“克隆”成功。1990年6月20日,举行了隆重的7坦克(复制品)移交仪式。德国蒙斯特战车博物馆接受了这件不平凡的藏品。可见7坦克在德国人心中的历史地位,其诞生开创了德国研制自主坦克的先河,也为二战中德国坦克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坦克帝国的兴亡
(1922—1945)
一战结束以后,《凡尔赛和约》禁止德国拥有任何坦克,然而其国防军却暗地里同苏联合作,着手研制自己的坦克。1927年7月,德国专家到苏联喀山开始建设德苏联合坦克学校(为掩人耳目对外称为“农业培训班”)的建设,很快坦克学校就成为德国试验新坦克的场所。1929年初,德国专家设计的、苏联军工厂生产的坦克部件运到此校,组装成坦克整车,而在文件中被统称为“超级拖拉机”≮此期间,作为德苏军事合作的一部分,喀山坦克学校的专家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当时苏联坦克的研制。1931年以
后,由于德国与战胜国的关系逐渐
德国7坦克(复制品)
缓和,对其军备限制有所松动,德军有计划地将坦克设计力量从苏联调回国内,德国坦克的发展由此进入新时期。
说起二战中德国坦克,就不得不说候茨·威廉·古德里安←为德国装甲部队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创立了“闪击战”,被誉为“德军装甲兵之父”。1931年,正是古德里安等一些将领意识到建立装甲部队的重要性,提出研制一种轻型坦克来培训作战人员,才有了德军坦克日后的发展。
概括起来,二战中德国坦克主要分为三类:轻型、中型和重型坦克′中轻型坦克包括Ⅰ号和Ⅱ号,中型坦克包括Ⅲ号、Ⅳ号及“黑豹”坦克,而大名鼎鼎的“虎”式、“虎王”坦克则属于重型坦克。
Ⅰ号轻型坦克
1932年,德军提供了一种5t级轻型坦克的规格说明,并最终选定了克虏伯公司为总承包商。1934年,该公司研制推出zkfⅠ号轻型坦克,简称Ⅰ号坦克,德文缩写zkf意为“装甲战车”。Ⅰ号坦
克的成功研制标志着**德国坦克部队开始走向复兴并逐步强大起来△为一种过渡型坦克,Ⅰ号坦克是为满足装甲兵训练需求而研制的,因此又被称为“训练坦克”。Ⅰ号坦克于1934年4月投入生产并开始装备德国陆军,共有、、、四种型号,总计生产约2200余辆。
该坦克战斗全重仅5.4t,乘员2人,分别是车长兼机枪手和驾驶员。Ⅰ号型坦克的单人炮塔正面并列安装2挺13型7.92机枪,由车长负责操纵射击“甲厚度为
7~13,仅能防御枪弹和炮弹碎片。安装克虏伯公司的305型四缸风冷汽油机,最大功率42k,最大速度37k,最大行程145k,不过越野行程仅为97k。
型坦克换装了功率更大的发动机,提高了机动性能。安装了无线电通信设备≮当时多数其他国家的轻型坦克主要靠手势和旗语联络的时代,无线电通信无疑是非橙进的。
型坦克属于快速侦察坦克,强化了发动机并换装了变速箱,使其最大速度达到78k,几乎达到
了当时坦克速度的2倍。
、、型坦克装甲防护薄弱,在战场上被大量击毁,因此,德国又研制出型坦克。型坦克前装甲厚度达80,几乎达到了当时重型坦克的水平,不过火力没有任何改变,因此在战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