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这周边的山路是好走的么?>
甘宁都不小心走迷糊了。>
所以江东军派遣出来的兵卒必定是比较精锐的那种。>
江东军之中,和『精锐』能挂钩上的,就是各个将领的私兵!>
所以一路是周泰,一路是蒋钦,而在周瑜这里,就只剩下周瑜手下的兵卒了……>
这些都是基本的推断,大多数人都可以想的出来,但是诸葛亮之所以称之为智者,就是除了想这些一般人都能想到的事情之外,他还能同时考虑更深层次的问题。>
那就是,周瑜是不是也想要让他这么想?>
江东军两员大将都在偏路,那么周瑜中阵还剩下什么?>
突突了周公谨,便是可以得到最后的胜利了!>
是不是很简单的选择?>
诸葛微微笑了笑,『原以为这周公谨还有其他手段……』>
徐晃看着诸葛亮,觉得这小年轻是不是太猖狂了?>
还没什么手段,自家老巢都被人摸上来了!>
诸葛亮似乎也察觉到了徐晃的神情,便是笑着解释道:『原不知周公谨所图,故当多思之,如今知其所欲,便以策破之!』>
诸葛亮无疑是非常擅长学习和总结的人。>
虽然说周瑜的策略表面上看起来,或是引诱,或是穿插,或是埋伏,变化多端,但是实际上诸葛亮总结出来,周瑜所有的计策,都建立在他对于大江这『地利』的利用上!>
『主公有言,将领作战,天时地利人和,不可或缺。』诸葛亮缓缓说道,『如今周公谨用其地利,盖之尽也,必有人和为缺!将军可下令,转军回旋,则江东之弊,尽显矣!』>
徐晃愕然,他望了望就在不远处的周瑜中阵,然后指了指,『那这……』>
即便是徐晃,在面临即将『获得』的战果的时候,也不免有些决策困难。>
诸葛亮却是说道:『江东利于水战,然周公谨却出两路偏军,三番五次翻山越岭……此乃兵疲之弊也!周公瑾非不知兵也,却用其急迫!亮以为,江东必有变!此乃其失其天时也!』>
诸葛亮又竖起了第二根手指头,『其二,既周公谨熟知大江之利,岂能不知顺逆水流优劣?江东水军打开中路,你我进军而敌不动,前必有陷阱!我军回旋,自破了其所谋。周公瑾若追,便是失其地利,若是不追,又有天时所迫!』>
『第三么……』>
诸葛亮微笑着,『说来话长……将军还是先下令吧!』>
徐晃看了看诸葛亮,沉思少许,便是下令鸣金收兵,撤军回寨。>
虽然说徐晃还不是很清楚这里面的弯弯绕绕,但是他还是选择了相信诸葛亮,先撤兵,然后再去思考为什么。>
……>
……>
川蜀军一撤,江东兵便是欢呼雀跃。>
可是周瑜的面色却是一点喜色都没有,而是眉头紧皱。>
这局面,和他所预估的完全不同!>
江东兵喜笑颜开,是因为江东兵的目标就是『赢』了,不管川蜀军是主动退去,还是被动离开,反正是『赢』了,所以自然是开心。>
可是周瑜想要的东西,和普通的江东兵所要的,并不一致。>
周瑜最想要的是消灭,消耗掉川蜀水军的船只,如果在这个基础上,还能击杀对方敌将,那就自然最好。>
所以当川蜀军退去的时候,周瑜有那么一个瞬间是愕然的……>
难道这个局面之下,不应该是立刻冲上来,进行换家作战么?>
这不是很显然的局面么?>
为什么还会选择退兵?>
虽然周瑜不懂什么是『沉没成本』的理论,但是并不妨碍他利用这种心理去达成他的战略目标。>
这就像是后世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当中的彩礼陋习,然后卖女儿的觉得对方都已经出了三十八万,那么就不妨在正式出售的那一天再加价个八万,或是十八万,想着对方已经付出那么多了,肯定不舍得就这么放弃……>
这一次周瑜采用的战术也是如此。>
周瑜中阵就在眼前,就像是八抬大轿都已经到了门口,就这么撤回去,先不说什么面子不面子的问题,单说这么大的阵势出动,花费了多少精力物力人力?>
而且一旦后撤,不就等于是将之前所有取得的『成果』都舍弃了么?>
川蜀军就舍得?>
就不怕回去之后,人财两空?>
在东南亚那些陋习国家里面,彩礼给出去的时候笑呵呵,亲家叫得那个响亮,当想要将彩礼要回去,那就简直是跟杀父仇人差不多了,说不得还真要动刀子。白刀子进去,黑刀子出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