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在桓灵两帝的东汉末年,满朝昏庸。但是当军队到了一位真正有能力的将领手里时,他们的素质和状态也完全不是黄巾这帮庄稼汉能比拟的。仅仅寥寥万余人的部队,仅仅用了两个时辰,就击溃了乱成一锅粥的黄巾军,并且完成了收押俘虏,清扫战场和灭火的工作。
不过比较遗憾的是,波才和卜己都没有抓到,尸首目前也没有发现,估计是趁乱溜掉了。
皇甫嵩根据黄巾众说纷纭的招供迅速做出了判断,立刻派了三支轻骑兵队往几个最有可能的方向追去。而在长社这边,战场最后的一些打扫工作还需要他去亲自完成。
就比如现在他面前的这个年轻人,据他自己陈述和目击黄巾的交代,火就是他带人放起来的,精准的时机,敏锐的嗅觉,丝毫没有输给皇甫嵩自己,而且在动手的速度上,还稳压了皇甫嵩一筹。
就凭这么一个异人?皇甫嵩很难相信,但是黄巾的证词和这个年轻人出现的时机位置,让皇甫嵩不得不相信这个事实。
“小兄弟真是少年英才,此番立下大功,不知道要如何酬谢小兄弟才好。”皇甫嵩甚至都没有做出多少客套的笑容来,作为一个将军的敏锐洞察力,他已经基本能了解,面前这个不起眼的小角色,是个什么样的人。
因为他背后站了一个高顺。
其实在手下为他们引荐之前,皇甫嵩就已经注意到了这二十来号人。其中魏潼显然是这些人的头头,高顺似乎是一个副手的身份,其余的不过是些卒子,没有入皇甫嵩法眼。简单观察了一阵,皇甫嵩就能明显的看出,这个高顺不仅武艺非凡,而且对于领军很有一套。手下不过二十人的民兵(虽然魏潼的民兵在玩家中冠绝群雄,但是对于率领着御林军的皇甫嵩而言,不过是些次等的小喽啰罢了),却在他的指挥下思路清晰地在战场上发挥着作用,俨然有一种所向披靡的味道。
但是这个异人头领,皇甫嵩观察了半天,也没见他有什么才能。但是那个武将对他的忠诚,皇甫嵩是看在眼里的。
所以皇甫嵩一度觉得放火的计策是不是那个武将献给他的。可是这样一个令皇甫嵩自己都心动不已的优秀将领,为什么会甘于屈居一个异人的麾下?
这些皇甫嵩没有想明白,但是皇甫嵩可以确定的是,这个异人一定是个很有野心的人,尤其是在他面对自己还不卑不亢言辞流利之后,皇甫嵩断定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人。所以皇甫嵩没有去问他,我要面圣给你请赏,你要当什么官这种问题。
显然这种人是不会甘心当个什么七八品的小官的,就算他点头同意了,作为汉室的死忠之臣,皇甫嵩也会因为自己举荐了一个居心叵测的人进朝而自责不已。
不过好歹人家帮助自己击溃了黄巾,解了自己被困两个月的窘境,在立场上和自己站在一起不说,在行动上也帮助了自己。所以于情于理,他都应该赏他点什么东西。
皇甫嵩自己也不否认,他并不是很看得起这些异人,但是皇甫嵩是一个掂量的很清楚的人,他并不会因为自己的这种情绪,去做出有违道义的事情。
当然魏潼是不会知道皇甫嵩的这些心思,以皇甫嵩的城府,脸上的表情不会露出一丁点的破绽,就算有,也不是魏潼这点道行能看的破的。所以魏潼这会正在美滋滋地盘算应该要些什么。
正常思路下,魏潼应该继续和这种很有地位的p要一些图纸,像皇甫嵩这样的,出手想必不能寒酸,万一给出来什么牛逼的不行的货色,自己岂不是就上天了。
但是今天魏潼的灵感来的比较快,他也算是斗胆了,按平常肯定得客气地说大人您看着给就行,我哪敢挑三拣四的。结果今天魏潼脑子一过,忘记客套了,直接就说了出来。
“小人想要一份行军打仗的阵法书,不知将军可否赏赐。”
这话一说完,魏潼和皇甫嵩都愣在那了。
魏潼愣住自然是不用说,嘴皮子动的太快,说错话了。自己这一介草民(在皇甫嵩面前魏潼自动忽略了自己九品的芝麻官职)和左中郎将敢这样说话?换做一般脾气不好的,这会翻脸骂人,甚至要把自己拖下去砍了都有可能。历史上皇甫嵩到没有什么很暴戾的记录,但是人家一个不开心,扣了自己的奖赏岂不是亏得要死。
而皇甫嵩这一愣,就比较意味深长了。他想过魏潼这样一个人,应该不会要什么金银财宝这样庸俗的奖赏,他想过魏潼会要装备,会要官职,会要一些有特殊价值的奇珍,但是他真没有想到,魏潼会开口要军法书,而且语气还这么的急不可耐。
你一介草民,手底下却带着一个很出色的将领和一帮身着重甲的军事力量,这会又想要军法书?你是什么意思?在脱离朝廷编制的情况下培养私人武装?这是谋反啊!
但是皇甫嵩总不能因为自己这点揣测就把魏潼抓起来吧,说人家谋反必须得有证据,人家是举旗宣号了还是杀了官府要员了?都没有。
所以说好人还是好人,换做董卓,随便想个什么理由,偷偷给你做掉就是了。
“军法之道,不似四书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