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军史小说 > 晚明枭臣 > 第六十六章 南渡江畔起风波(1/2)

第六十六章 南渡江畔起风波(1/2)

上一章晚明枭臣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笔趣阁在线收听!
回到书房内坐好,沐忠亮摩挲着封皮上“明夷待访录”五个墨迹仍新的大字,端详了两眼,迫不及待地翻开扉页,

“余常疑孟子一治一乱之言,何三代而下之有乱无治也……”

“壬寅春,尝闻敬之所言,深有所感,古人云“生乎吾后,其问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故重修卷帙,以合方今时事……”

此书并不厚,不过区区十三篇,但却包含了君臣法相学、田兵财士吏等各方面的叙述。但沐忠亮细看,其中田制、财计等篇都有了不少改动,这大略是在勃泥的见闻对他有所触动。

其中废金银而用钞、工商皆本的提法都深合他意。甚至除胥吏、用士人这一点,沐忠亮都没和他提过,里头也明白写出来了,看来不能小看古人啊,看见这所谓官吏一体,要不是黄宗羲大名鼎鼎,沐忠亮都差点以为他也是穿越众了。

这样一是既免去了科举出身的官员没有基层工作经验,避免被手下忽悠;二是长官从吏员中选拔官员,更能了解其能力,避免庸官;三是吏员有了升迁希望,就不会像从前一样只顾捞钱,更专注于政绩。

沐忠亮拿出一张纸,凭印象记下当今公务员考试的大略条陈,打算和黄宗羲商议一番,先在海南实行。

而土改的事情,在他心里也有了一个循序渐进的方略。

沐忠亮将此书细细读了一遍,待他兴冲冲跑出去时,才发现黄、张二人不见了踪影。问仆人才得知二位先生已经歇下了。抬头看天,已然微微亮,方知一夜已经过去。

苦笑着摇摇头,他也回书房小憩一会。

晌午,三人才又再再度聚首,沐忠亮先盛赞了一番黄宗羲的大作,弄得黄老头都有些不好意思了,他才话锋一转,严肃起来。

“梨洲先生,元知兄,现有一急务,还需二位来统管。”

张万祺拱手道,“敬之为当朝首辅,尽管吩咐就是。”

黄宗羲也同样表示。

“元知兄,你先带着勃泥生员们,前往琼州各县开办学堂,除了教授原先的数理文史外,再加上《天演论》和梨洲先生的《明夷待访录》,并为一科,就叫思想政治吧。可对士民百姓宣布,今年开秋闱,考以新学内容,中者不论身份,皆授以官职。”

张万祺领命而去。

“梨洲先生,您的大作却有几处还得商榷一番,待终稿成,我便交代印刷工坊不计成本,刊发全国。”

和黄宗羲又激烈争论了一番,有好几处黄宗羲都说,“要改可以,你想怎么改都行,我不参与,但也休想署我的名字。”

那怎么行,没有梨洲山人的名头这书的影响力至少要下降一大半。

沐忠亮无赖回曰,“那我就拿去改了,反正印书坊在我手上,署谁的名字我说了算!”

黄宗羲气得吹胡子瞪眼,但人在屋檐下,也只好就此屈服,转过头和沐忠亮就书上一条条和他争论起来。

不过这两人越吵,到最后达成的共识反而越多。在菁菁眼中,第一天她还一直小心翼翼在厅外守着,生怕这两人打起来。黄宗羲年纪大了,挨一两记老拳非得躺上十天半月不可,那沐忠亮的名声估计也就臭不可闻了。

但到了第二天,两人又换成一副眉开眼笑的模样,恨不得勾肩搭背称兄道弟了。菁菁摇摇头,自认搞不清楚这俩神神叨叨的读书人,该干嘛干嘛去也。

两三天后,沐忠亮捧着手里的书稿,“梨洲先生,此书大成矣,终结华夏治乱循环,黄梨洲之名势必流芳千古!”

黄宗羲有些虚弱,不像沐忠亮小年轻,熬几个大夜,他已经有些吃不消了,只有气无力道,“不说流芳千古,别遗臭万年就好,敬之,你可千万别败啊,你要成了王莽,我这刘歆的下场也好不到哪去。”

沐忠亮光棍地说,“怕甚么,届时身已败亡,要这名声有何用?”

黄宗羲一怔,也笑了,“敬之说得对,真理就算一时被误解,千百年后,自有人会为我等正名。”

黄宗羲顶不住歇下了,沐忠亮兴冲冲地带着书稿前往府城郊外南渡河畔的在建工业基地。

不料到了地方,只有几百名工人稀稀拉拉地在干活,只搭好了寥寥几间厂房。而还有几百名士兵正荷枪实弹警惕地在戍守。

沐忠亮气不打一处来,“你们长官呢?我交办的任务就是你们这么干的?一个工人也没招到,干到那年那月才能建完?我拨的钱都让你们私吞了吗?”

士兵们面面相觑,跑出去一个人估计是报信去了。结果还没等到临时委派的军官,远远一大群百姓就先来了。

只见他们提着锄头草叉,浩浩荡荡足有好几百人,领头的则丝衣方巾,却是一副富贵打扮。

士兵们娴熟地套上刺刀,迅速自发整好队伍,对这些人虎视眈眈。

沐忠亮觉得不对劲了,这是要火拼吗?貌似还不是第一回了?

正想着,那个富贵人带着人上来,人群就离士兵十米远在对峙,农民们看见寒光闪闪的刺刀,都有些畏缩,而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晚明枭臣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