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战国初期,东周天子周王权威衰微,无法管辖众多的诸侯国。[≈][].[].[]列国纷争,诸侯们互相攻伐,恃强凌弱,以大欺,吞灭兼并诸侯国的事情时常发生。
三国分晋后诞生的赵国,地处华北平原的腹地,天然缺乏抵御外敌入侵的险关峻岭高山。赵国武灵王执政期间,忧虑赵国周围有燕国、秦国、韩国、魏国等强敌林立,时刻虎视耽耽,欲灭亡吞并赵国。更可怕的是,**的中山国位于赵国的腹地,曾经对赵国发动攻击,攻城略地,是赵国的心腹之患,随时会对赵国进行致命的袭击。内忧外患。赵国又缺乏一支能征善战强大的军队,时刻会有亡国的危险。
不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人,都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对赵国处于危险境地的清醒认识,让赵武灵王忧心忡忡。为了拯救国家,救亡图存,赵武灵王决心变革图强,改革赵国社会落后的传统习俗,移风易俗,学习沙漠草原地区游牧民的长处,让国民改穿游牧民族紧身服饰,抛弃笨拙的宽袍大褂,让青少年从就练习骑马射箭,建立一支能够快速反应机动性很强抵御强敌入侵的骑兵部队。
为了顺利推进改革变法的宏伟大业,得到赵国官民们广泛的支持,赵武灵王首先征求朝廷丞相肥义的意见。
聪明睿智的国相肥义,听了赵武灵王的改革方案后,十分高兴,对国王即将进行的改革事业给予高度的评价,认为这是让赵国长治久安立于不败之地的创举,造福子孙后代。肥义信心十足地对赵武灵王鼓励:
“我听君主做事犹豫不决就不会成功。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君王既然决定进行改革大业,就不必顾虑国内庸俗短见的人反对批评的意见,大胆的去做吧。
愚蠢无知的人,在一件事情成功以后,也不会明白事情成功的原因道理。聪明智慧的人,明察秋毫,远见卓识,拥有胆识超人的见解,在一件事情酝酿计划之时,对事情未来发展进行的结果就已经看得很明白。
君王雄才大略,英明圣武,意图进行惠及千秋后代子孙的改革大业,何必犹豫呢?”
国相肥义的一席话,让赵武灵王信心倍增,下定决心,果断地:
“赵国人改穿游牧民服饰学习骑马射箭的功效是不可估量的,未来一定会让赵国变得强大。北方草原广大地区和中山国的土地,我必定会派兵占领。”
于是,年轻有为雄心勃勃地赵武灵王,带头改穿游牧民紧身便捷的服饰,开始练习骑马射箭,并向全国颁布法令,要求赵国全体国民在规定的时间内,改穿游牧民紧身服饰,除掉宽大笨拙的服装;鼓励发展畜牧养殖业,饲养马牛羊等牲畜,让人们学习骑马射箭,自备马匹弓箭参军服役,保家卫国。违者重罚。
为了保证国家改革法令的贯彻执行,赵武灵王派遣使者去见朝廷重臣——国王的叔父公子成,希望叔父公子成能支持自己的改革事业,首先改穿游牧民的服饰,在赵国朝廷武百官中起表率榜样的作用。
没想到,年迈思想保守的大臣公子成,不赞同赵武灵王的改革创新,对国王的使者:
“华夏中原地区,是中华明的发源地,是古圣先贤推行礼仪教化实行仁义道德明的地方,是历代周边草原地带野蛮落后的游牧民倾慕向往学习效法的地方。现在君王舍此不顾,去仿效外族游牧民的服装,是擅改古代习惯、违背人心的举动。中原明人,怎么能够改穿游牧民服饰,向野蛮人学习呢?我希望君王能慎重考虑这件事。”
公子成反对赵武灵王在赵国推行“胡服骑射”移风易俗的改革。公子成的思想,代表了赵国社会上一大批反对改革创新固步自封因循守旧人们的看法。
赵武灵王刚刚发动的改革事业,就遇到强大的阻力,困难重重。
赵武灵王了解到叔父公子成反对改革持保守封闭的态度后,为了有效地化解改革的阻力,亲自去他的家中拜访,希望能服他支持自己的改革事业。赵武灵王对叔父:
“自古以来,人们所穿的服饰,是为了御寒保暖遮风挡雨防止生病,目的是达到身体健康,生生不息,顺利地生存繁衍后代。一个国家的法律,是为了维持人类社会正常的秩序,让民众能够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
管理国家的君王和百官,会依据国家社会不同阶段的发展变化需要来制定法律,目的是达到富民强国,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世界上的事物,每时每刻都在千变万化。任何人都不可能让事物一成不变,保持原样,永远不变化。世界上各地的人们,因为所处的地理环境生活方式的不同,所穿的服饰都不相同。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上帝天神,也不可能让地球上所有的人所穿的服饰都相同。
叔父前面所讲的道理,是中华民族古老的风俗。我的目的,是要改变赵国社会不合时宜的旧俗,改变陋俗,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方便快捷,生活富裕,让国家变得强大。
赵国的北部边疆有强敌燕国、东胡,东面有齐国、中山国;西部边疆有强大的楼烦国、秦国和韩国。如今,赵国没有一支骑马射箭的骑兵部队,凭什么能守得住边疆地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