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八五章首征吐谷浑
论爵位,侯君集比李靖略高一筹。[≈][].[].[]因为他封国公时李靖才是县公,后来才封的国公。在最能体现官爵差异的食实封方面,武德九年侯君集的食实封就是千户,而李靖只有区区四百户。论圣眷,侯君集比李靖追随李世民要早,而且李世民对他的信任也多一些。这一点从两人的食实封就能明显看出来。论功劳,李靖灭一国半(突厥一个,吐谷浑算半个),侯君集也灭一国半(吐谷浑半个,高昌一个),可谓势均力敌。论遭遇,两人都是在立下大功后被弹劾下狱,可谓难兄难弟。然而两人的结局却有天壤之别。想来两人处事的不同心态应该就是李靖之所以能名垂青史安享晚年,而侯君集却身败名裂家破人亡的根本原因吧?
李潜感叹了一番人生际遇之后,回到兵部继续当一个低眉顺眼的侍郎。也许是他与侯君集之间的地位悬殊太大,侯君集不屑报复他,也许是侯君集是在太忙来不及报复他,总之,这件事就这样不了了之。
贞观七年五月初九,殿中丞赵德楷奉旨出使吐谷浑。按照李潜前世的记忆,赵德楷这次出使极不顺利,不仅没有完成使命,他本人还会被伏允扣押。不过,最终结局还不错,算是有惊无险。只是,令李潜担忧地是历史已悄然发生了变化。在李潜前世的记忆中,赵德楷出使吐谷浑的时间是贞观八年初,而现在才是贞观七年五月,也就是赵德楷出使时间提前了近一年!时间上的变化会不会影响整个事件结局,甚至因此而引起一连串的连锁反应,造成整个历史长河的改道?李潜不清楚,他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密切关注整个事件的进程。
贞观七年六月十三,李潜率先接到吐谷浑传来的消息,伏允扣押了赵德楷,而且伏允还扬言要发兵攻打大唐,非得要让大唐服软,送公主去吐谷浑和亲不可。
李潜接到吐谷浑传来消息的第二天,也就是六月十四,赵德楷被伏允扣押的正式军情才以六百里加紧送到兵部。李潜所接到的消息也是以六百里加紧传来的,跟正式军情的传送速度没什么差别。他之所以能比正式军情提前了一天接到消息,主要得益于情报收集系统的高效率。这些年来,李潜花了无数的人力、物力、财力在吐谷浑、高昌、高丽、吐蕃、西突厥布下了无数间谍,形成了一道密不透风的情报网。句夸张的话,高昌王晚上临幸了哪个妃子,吃了什么东西,李潜想知道的话七天之后就能查的一清二楚。
按,李潜有这样的强大的情报网络,完全可以通过买通、胁迫等手段i迫高昌王鞠泰或伏允身边的人暗算鞠泰和伏允,不过李潜并不想这样做。一来打探消息的风险比较,想买通人也很容易。且往往这种情况下被买通的人也都是胆怕事之辈,让他们冒险去刺杀那些被重重护卫的大人物,他们非得吓的裤子不可。李潜可不想抓不到狐狸却惹一身a,葬送自己一生的名誉。二来,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即便是买通人刺杀成功了,事情传扬出去也会有损大唐的声誉。大唐有大唐的骄傲,大唐宁可发兵百万,流血千里堂堂正正的与敌人决战沙场,也不会做在道义上站不住脚的事。更何况大唐现在明显占据绝对优势,能堂堂正正的赢何必搞下作手段?
接到吐谷浑扣押大唐使节赵德楷的消息后,李潜做了两件事。一是命令许德昭严密监视祁连山马贼的动向。二是着手制定作战方案。事实上大唐的任何军事行动并非是李世民一道旨意下来,领军大将带着士卒就走,剩下的事全都jia给领军大将就算完了。任何军事行动都必须有几个步骤。一是制定作战方案。这种方案并不会具体到领军大将今天该做什么,行多少里路,明天该做什么,怎么安营扎寨,而是制定一个粗略的计划。比如这次征讨吐谷浑,作战方案应该明确几点,首先是要出动多少人才有胜算。其次,本次出征需要多长时间。有了人数和时间推算出来需要动用多少粮草。确定了这些因素后再制定详细的粮草运输计划,选派合适的人来办理。至于兵甲、弓矢、器械、旗帜、马匹等等物资还需要更进一步推定。
当然,这个方案一般都是在圣旨下达之后才定的。因为派遣的领军大将不同,带兵的数量也不同,相应的作战所需的时间也不同,各种物资的消耗就不一样。比如,有的将领喜欢稳扎稳打,那么要带的士卒就多,所需的各种物资就多。而有的将领喜欢快刀斩麻,那么带的士卒就要少而jig,所需的物资就少。不过,李潜有前世的记忆,知道此次出征如不出意外的话,领兵大将应该是段志玄。
贞观七年六月十七,李世民下旨,诏左骁卫大将军为主将段志玄为金河道行军大总管,梁洛仁为副将,李君羡为亚将,率部分唐军和边郡羌兵讨伐吐谷浑。
段志玄,齐州临淄(今济南市)人。其父段偃师为前隋太原书佐。李渊起兵时,段志玄授右领大都督府军头。隋大业十三年(61年),于潼关之战击败隋将屈突通,后以功授乐游府骠骑将军,封临淄郡公。破王世充、窦建德时,以功迁秦王府右二护军,进封楚国公。武德九年玄武之变中,段志玄与尉迟敬德等讨杀李建成和李元吉,封樊国公,食实封九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