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军余部退守连镇之时,忽闻天京曾派增援部队达到山东临清。林凤祥、李开芳真是大喜不已,对援军到来满怀盼看。李开芳率一千数百骑兵在连镇与林凤祥分别时,很自负地说道:“林兄,小弟怕援军走错路线特率骑兵前往迎接。你就安心等候好消息吧!”
林凤祥向来是刚强而乐观的,他捋了捋白胡子,道:“是啰!圣兵圣将有天父天兄保佑,援军此来必定是一路滔滔势如破竹,沿途会招收大批兵马来的。”
林凤祥正是靠着这种坚定信心,坚守连镇等候援军,与敌苦斗了将近一年,所剩百战‘精’锐广西老兄弟们,纷纷投河自尽,全军覆没。自己终极受伤被擒。
李开芳与林凤祥分别后,经吴桥进进山东过德州、平原达到高唐州,始知援军早已从临清败退南回,不由大失所看。李开芳看南叹道:“我军扎营阜城时,援军已到临清,两处相隔仅两百里,他们为何不北上与我军会合?他们拿北伐大业当儿戏呀!这带兵将领是谁?是谁?天父上帝定饶不了他。”
是的,北伐援军从临清败退,是全部北伐军事中最严重的毛病,它不仅导致了全部援军的全部覆没,而且还影响到林凤祥、李开芳的和谐配合,致使林、李二人隔居两地被清军分割包围各个击破。太平军这支最‘精’锐的部队就断送在这种期盼与奋争之中。假如援军不曾到过山东,林、李二人也许会放弃北伐,整师南退保存这支百战之师。
北伐援军是如何达到山东临清?而后又是怎样败退的呢?话还得从头说起。
林凤祥数次派人送信到天京恳求援军,这些求援信都逐一由北王韦昌辉递‘交’给东王府,再由东王杨秀清作最后决断。
太平军建都天京以后,首领们公然宣传:“金陵已得,天下大定。”“一统山河图已到,胞们宽草乐逍远。”没有意识到敌人还很壮大,太平天国自身还存在致命要挟。最高首领天王洪秀全已按封建天子标准,立三宫六院七十二妃,深居内室,足不出户,整日贪恋酒‘色’,不问朝政,一切事物由东王决断,天王顶多只是过目一下奏文,批上“是也、是、极是”等字样。
东王杨秀清也贪天之功为己有,愈来愈自满自大跋扈跋扈,很爱显示自己的权威。首领间往日那种同枕共餐密切无间,遇事有商有量的气氛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等级森严,互相戒备。杨秀清得到北伐军求援信后,没有征求诸王意见,而只是向亲信谋士李寿‘春’、侯谦芳问计。李寿‘春’感叹道:“北伐军以两万之众从浦口登陆,辗转数省终于打到天津城边,发展到五万人,真不愧为我军之‘精’锐也!”
杨秀清对此并不满足,他紧锁眉头道:“北伐军在黄河遇阻,绕道山西已是耽误数月。过黄河后攻怀庆不下又耽误五十六日,致使达到天津时已雪窖冰天,失往天时,而且,兵源扩充也嫌太少,至静海才五万人。我军金田起义时不到两万人,打到天京迅猛发展至百万雄师,如林丞相他们能扩充到十几万人,那也就用不着我们再派援军了。”
侯谦芳道:“东王当然往利益在想。事实上北方人言语不通,思想各异,对天国缺乏情绪,扩军也就比南方艰苦。林、李、吉三丞相智勇兼备,出湖南、打金陵每战必胜。这次北伐谷米欠缺,水土不服,他们克服艰苦能够攻至天津近郊就很不轻易了。”
李寿‘春’道:“是啊!三丞相之忠勇的确让人佩服,他们顶住饥冷与与强敌,坚守静海等候援军仍然想着北伐。东王应尽快派兵才是。”
杨秀清道:“初接求援信时正值数九冷冬,不宜行军作战。现在已是立‘春’过后,气象开端转热,我找你们来正是商量如何派北伐援军。”
经东王府决定,又‘抽’调三支兵马组成北伐援军,具体结构如下:夏官副丞相曾立昌带领从扬州突围的四千人为北伐援军基础;秋官副丞相陈仕保从安徽带三千西征军参加北伐援军行列;冬官副丞相许宗扬领三千天京防军北上。
北伐援军出发时约一万人,经桐城、舒城北行。得捻军引路攻下六安县,此后又顺利占领颍上县、‘蒙’城县。沿北伐先遣军的路线达到亳州。接着‘挺’进河南往东占领永城县,又往北攻下夏邑县。在苏、鲁、皖三省‘交’界处,三路北伐援军会合在一起。
这时,北伐援军人数巨增,皖北、豫东捻军成群结队参加援军,苏北、鲁南饥民、失业者也大批涌进,三路人马会合在一起总数已越四万,一时间壮了北伐援军声势。
曾立昌为主帅,陈仕保、许宗扬为副负责指挥援军,他们记住东王临别吩咐:“迅速北上,扩充部队,早日打进罪隶省,及时援助北伐先遣军,共打妖‘穴’。”
为了多招兵,曾立昌传令各营,无论什么人只要不是‘奸’细,能够参加打仗就一概无条件吸收,发以刀枪、赐与衣食、编进部队。
北伐援军在苏、鲁、皖、豫边界地区,招收新兵扩充部队,人数是增长了不少,可是鱼目‘混’珠,很多流氓、地痞也‘混’了进来。多数饥民难民也只是抱着当兵吃粮,填饱一张肚皮的想法参加援军的。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