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向小北和孟醒成了特勤中队的编外一员,每天白天上班,下班之后就去特勤中队报道,日子过得虽然很累,但却十分充实。
几天之后,晚饭后的训练场,大家正在练习12米爬绳和单杠卷腹绕杠。
突然,一阵急促的警铃声响起,紧接着训练塔上的扩音器里传出了声音。
“特勤中队,特勤中队,东站老街三排楼发生火灾,请你中队立即出动所有作战力量,迅速赶赴火灾现场……”
听到火警铃声之后,特勤中队的战士们飞快地向车库跑去。
孟醒和向小北也跟在后面飞奔,特别是孟醒,跑得就像撒欢的野马。
进了车库,当两人找到新给他们配发的战斗服时,那些战士已经用飞快的速度把灭火服套在了身上。
等他们套裤子的时候,那些战士已经一边系消防腰带,一边跑步登车了。
孟醒见时间来不及了,一把拉过向小北,抱起事没穿戴好的装备,飞奔着登上了加长水罐消防车。
加长水罐消防车是一台载水30吨的供水消防车,两侧各画着一条威风凛凛的巨龙,战士们都称其为“龙车”。
因为供水车并非战斗车辆,只负责后方供水,所以除了他们两个,车上只有一个姓李的驾驶员,还有新兵刘小虎。
东站老街位处于滨江市北郊,消防车一路警笛呼啸,在车流中快速穿梭。
向小北和孟醒是第一次出火场,脸上的表情既紧张又兴奋,有种不知所措的感觉,都在盘算着自己到了现场应该干什么。
开车的老兵从后视镜里笑着看了他们两个一眼,说道:“你们两个不用紧张,咱们供水车负责给主战车供水,一会你们帮忙扯扯水带,传个话什么的就可以了。”
向小北和孟醒听到这位老兵的话,先是愣了一下,然后分别笑着应了一声,不过表情却明显有点小失望。
大约15分钟后,消防车终于开到了现场附近。
在离现场还有一段距离的时候,隔着几栋矮楼,大家就看见了不远处冲天而起的火光。
起火的建筑是一幢六七十年代建成的筒子楼,火势很大,窗户口正往外吞吐着火舌。
筒子楼是一种****时期,也就是六七十年代兴起的砖木混合搭建的老式建筑,现在专业上又叫做三级建筑。
幢楼一般就只能三四层的高度,每层至少住着二十几户人家,中间有一条长长的走廊贯通,中间和两人端各有一个出口,所以才叫做筒子楼。
筒子楼有点类似于宿舍和公寓,里面既没有暖气,也没有单独的厨房,通常都是几户人家共用厨房和卫生间,十分的不方便。
七八十年代的时候,有些人家为了方便,就在家里装了炉子取暖做饭。
所以,在**十年代的时候,我们经耻看见很多楼房的窗户伸出了一根根炉筒子,一到做饭的时候,乎乎整个大楼都在乎乎地冒黑烟,走到大街上,到处都弥漫着呛人的煤烟味儿。
不过也正因为这样,这种楼经常会发生火灾,并且这种楼都没有消防设施,一旦发生火灾,火势蔓延极快,根本无法控制,很容易造成群死群伤。
一直到了90年代末期,随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这种老式建筑一点点地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到了20世纪,这种建筑已经所兽几了。
就像东站老街上的这几幢筒子楼,已经被政府纳入了拆迁计划。
墙面上有的用大红油漆粉刷着“握”两个字,提醒行人切勿靠近⌒的用白红油漆粉刷着大大的“拆”字,告知着大家这里即将消逝在城市建设的滚滚洪流之中。
这里以前的住户基本上都已经搬迁走了,有点生意头脑的人把所有的房子揽租过来,添置一些床铺和简单的生活设施之后,又把这个房子分间出租给了进城务工的农民工。
因为价格便宜,这里虽然是待拆的危房,但却是外来务工人员最集中的地方。
同时,也是火灾隐患最多的地方。
去年,政府曾经发起过专门针对这类区域的火灾隐患专项整治行动,但是却受到了这些房东和农民工的强力抵触。
为了节省租房子的费用,在那些房东的鼓动下,一些不明是非的农民工兄弟,甚至举着牌子把政府门口闹事。
最后政府不得不妥协让步,草草结束了这项行动。
离起火的这栋居民楼不远处的几片空地上,一堆堆地挤了上百号人。
男人们赤着上身,头发蓬乱,脸色黝黑,女人们旧衣褛衫,一脸片,面色惊恐,一看就是租住在附近的农民工♀些人正一边看热闹,一边指指比手划脚。
着火的楼房下面,一些女人正拿着水桶往着火的地方泼水,一些男人则披着浸湿的棉被,拼了命地从火场里往外抢救东西,还有一些人蹲在地上嚎啕大哭、捶胸顿足……
看情形,这些人应该是着火这栋楼的租户。
不过即便是这样,那些上百号围观的人,却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