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炳现在遇上了麻烦。
在出发前的时候,李炳曾经与王佑安有过一次彻谈。
其实也不能完全算是谈,主要还是王佑安交代,李炳听从命令。
王佑安交代的很清楚。
这次东进和北上,以潜伏和练兵为主,刺探为辅。
另外,还要建立一个在李炳看来颇为奇怪的刺杀组织。
说是刺探为辅,但也不是完全不收集情报。
根据王佑安的交代,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加收集两方面的情报。
这第一方面,便是建邺城司马睿方面的情报。
至于这第二方面,就是北上之后尽可能的摸清以并州刺史刘琨为首的刘家现在的大致情况。
之所以有这样的交代,出发点王佑安也跟李炳有过交代。
主要也是出于两方面考虑。
这一来,可以为今后可能的发展提供情报基础。
另一方面,主要还是为今后司马亮的复仇大业做准备。
对于第一方面的考虑,李炳其实相当的不屑。
连自家江阳郡的地盘还没收拾利落呢,那还顾得上千里之外的建邺城和更远的北方?
不过,对于王佑安说的第二方面的原因,李炳还是蛮感动的。
杀父之仇,不共戴天。
这是古往今来中华民族一贯的传统。
有个能时刻记着属下家仇的主公,也还是蛮不错的。
在这一路上,但凡想到这个问题,李炳也会在感动之余,不由自主的想到自家的家仇。
以前的时候不敢想,现在,想想也是不错的。
可惜了,虽然李炳私下里也是调查了很久了。
但是当年据实在太乱了,你来我往的,实在也是调查不清楚到底是哪家势力害的自己家破人亡的。
不过,李炳也不是那么着急,在他看来,事有轻重缓急。
现在自己的第一要务是为李家开枝散叶,报仇的事情,还是可以缓缓的。
在司马亮的人生目标里,把报仇放在了前面,而李炳却把它放在了后面。
不得不说,这也许久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不同吧?
至于王佑安让李炳顺便建立的那个颇为奇怪的刺杀组织,就相当的让李炳摸不着头脑了。
王佑安让他建立的组织,名字也古怪,叫做“霜花”。
据说取自一句什么“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句。
枫树这种东西,酬走街串巷的李炳倒是见过,但是那句诗,李炳却是从来没有听过的。
而且,这个组织建立的也古怪。
全部选择五六岁左右的小孩,集中培训几年时间之后,撒到各地去散养。
然后定期联系,用几种颇为古怪的方式下达命令。
其实,李炳知道,貌似王佑安和旺财兄弟两个,在江阳郡已经在从事这项计划了。
不过,既然当家的不提,在江阳时李炳也就假装不知道,并且从来不去打听和查问了。
其实李炳觉得这项计划挺扯淡的。
在江阳郡尚好,还有个后方支持。
在江南也还将就,至少局势还稳定一点,撒出去散养的孩子,活下去的概率也要大些。
可是在北方这种地方,到处乱的不成样子,莫说撒出去的还是些半大孩子,就算是个大人,能不能活下去,还两说呢。
不过李炳就这点好。
甭管自己怎么想的,理解还是不理解,只要接了命令,都会很好的贯彻下去。
现在,李炳就是在做这件事情。
前面带了接近两百号各色人等出门,跟随着张四维和张天丰两个人,一路东进和北上之后。
一边撒人出去,一边收养些小孩回来。
就这样,到了兖州境内以后,人数非但没少,反而变多了许多。
如今,李炳的队伍里,就只事了三十多个护卫和教练。
事的,就是四百多号的来自各地的小孩了。
在张四维和张天丰他们返程回蜀中之前,也跟李炳通过气,还介绍李炳跟张家的管家接上了头。
不过自家的任务没完,李炳自然是不能跟着张四维和张天丰他们一起回家。
就这样,李炳先是在兖州境内安顿了下来。
本来李炳计划的挺好的,自家先带着那群小孩训练上俩月,顺便收集些情报。
然后在自己的情报体系初步建立之后,自己就可以先行带上些侍卫返回江阳了。
留下一队侍卫和教练在这里,让他们再按照王佑安的安排训练两年,就可以把人顺着那些小孩的籍贯给撒回去了。
毕竟,李炳作为如今王佑安的情报头子之一,并且作为大成国在册的带品官员,也是不能酬待在外面的。
还是那句话,任你计划的再好,都赶不上变化来的快。
本来安生的过自家小日子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