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康赞修(1806-18),名以乾,号述之,字以行。[≈][].[].[]广东省南海县人。康有为的祖父。道光年间举人,历任钦州学正,合浦、灵州、连州训导。同治十二年(18),出任羊城书院监院。光绪三年(18)为抢救学宫中的祭器而溺水遇难。清廷下旨康赞修以四品礼祭葬,并且荫其长孙康有为充四品衔。由于康赞修任连州训导,又在连州殉职,因而南海后人现仍尊称他为“连州公”。
生平:
康赞修,生于1806年。他天生沉静寡言,温良敦厚,弱不好弄。14岁时,康赞修几兄弟跟随他父亲康云衢读书。是时,康云衢正在县城开馆授徒,康赞修兄弟在学馆除课以经学外,还授以《近思录》、《学》、《人谱》、《五种遗规》等。
事迹:
20岁时,康赞修师从岭南著名学者何朴园,后又与岭南名儒朱次琦为友,才学猛进,40岁时中道光午丙科举人。次年入京会试不第,官是做不成了,但已经有了举人身份,仍可以授以教职。主考官陈启东对康赞修的学问和德望很欣赏,他在去江西做巡抚时,特意写信招康赞修入其幕府。当时做幕僚的人随时都有可能升迁为道府大员。亲友们纷纷劝其前往,而康赞修生性淡泊、不好名利,遂婉辞谢绝了陈启东之邀。
康赞修的第一任官学教职是合浦县教谕,不久又改任钦州学正。他以传家之学《学》、《近思录》、《五种遗规》及冯潜斋、劳义野、何朴园等儒学大家的遗著教授弟子,日有讲经,旬有艺课,诲人不倦,循循善诱,去其败行而拨其才秀,弟子欣然就教,其乐融融。钦州地处边陲,教之风长期不振,数十年间不曾闻中举之事。康赞修多方劝勉,精制举业,严厉督责。由于他的积极倡导和不懈努力,风大振。
在任钦州学正时,离钦州不远的灵山县被起义军攻占,钦州戒严,康赞修积极帮助州牧谋划防守之事,因而受到重用,被任命为灵山训导,并奉命筹饷,接济官军。康赞修历尽艰险,备尝劳苦,筹得十万元之资。官军赖以接济,灵山起义者被镇压。康赞修因筹饷有功被赏加六品衔。
1864年,康赞修以钦州学正俸满,擢升知县,因年老不愿到外地做官,遂改教授之职,候缺归里。
186年,康赞修借补连州训导之职,同时兼任南轩书院山长。在连州训导任上,他对教授经学、提携后进的热情仍一如既往。他对孟子注重弟子的孝悌忠信而不重博闻强识的做法非常欣赏,并把它贯彻到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去。
1868年,儿子康达初病逝。丧子的康赞修对孙子康有为格外疼爱,希望他能够担起“书香延世,光宗耀祖”的重任。不仅让康有为饱读诗书,而且还带他到处游历,开阔眼界。并因材施教,授之以诗,教之以道义。在康赞修的督促和辅导下,康有为进行了系统的经史学、儒家经典的学习。
180年,广东布政使王勤听康赞修素有名望,于是就将他调至广州帮办剿匪之事。此时的康赞修虽年事已高,但他依然踏遍了广州十县,一一咨访,探听虚实,下达民情,以便为官府办案提供根据。几年中,他平冤理诬,除暴安良,深得地方赞许,但几年的奔波辛劳也使他心力交瘁,幸亏盗匪渐平,布政使王勤也将离任,他才得以辞去差使,回到连州任上。
受南海县知县之邀,康赞修回籍主持续修邑志。修志之事,字浩繁,工量浩大,康赞修总理邑志局局务,他精于安排,妥为筹划,使修志工作如期完成。186年,他在0岁高龄时,亲上河工工地,督修陂子角大堤,并多方筹资,使工程得以竣工。
18年,康赞修督修陂子角堤完工后,以1岁高龄再赴千里之外的连州,为参加乡试的弟子们指点迷津。就在他到连州后不久,暴雨骤至,连日不断,平地水涨,州城没于水中,康赞修乘舟避之,舟为倾墙所覆,康赞修溺水而死。弟子生员,一州士人闻讣而恸,前来吊唁者塞庭盈门,州人怀其教泽,钦其品学,在功德祠设牌位祭祀之。两广总督刘坤一闻讯,奏请朝廷,恤加教谕衔,阴一子入监读书。康赞修的畏友朱次琦在挽联中写到“一生为慎”,应当是对他的中肯评价。同邑进士徐台英对他的评价更为贴切:“我与康氏交,如夏日可畏者,国熺也;如冬日可爱者,赞修也。
家庭:
长子康达初
孙子康有为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