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科幻小说 > 鸟丝奇遇记 > 第252章(1/2)

第252章(1/2)

上一章鸟丝奇遇记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笔趣阁在线收听!
要知道,搁在以前,潮湿的空气一浸泡,不仅仅弓弦上的牛筋会变软变松,就连保持高度弹性的弩臂也会变得容易弯折和断裂。

木头,想保持弹性就要保持水分,或者是木质结构中的液体成分£全干透的木头是不具备弹性系数的。不信看看朽木就知道,细胞壁中的水分完全缺失之后,就是木质结构的灾难,不仅仅会变的毫无弹性,连重量都会减轻很多。而弓弩要想制作的好,浸油是少不了的,用大量的特殊油脂代替木质中的水分子,这样不仅仅会让木质更加的坚韧,还会更加具有弹性※以这种浸泡晾晒,再浸泡晾晒的过程要反复持续几十次甚至上百次,一柄合格的弩臂才算是制作完成。

神臂弓好用,但是制作周期实在是太长,现在好了,木质结合钢质,复合材料的弩臂能保持弹性的同时还降低了制作流程∝别是在用弹簧钢板为骨,木质弹片为辅的制作工艺下,武安军的弓弩已经向着现代化的复合弓演化了。

在阴雨的天气里,特殊制作的弩弦和弩弓竟然还能保持完整的弹性,这也是突破了战争惯例的。

以前打仗,遇上雨天,基本就只能歇菜,就算打起来,也就是大军意思意思,真正拼杀的情况少之又少,除非是那些特殊目的的战斗,比如雨夜夜袭。

为啥?

古代没有水泥地面,野外更多的就是荒草地或者烂泥地,并且真正适合打仗的地方,基本都是烂泥地,平时干燥的时候还好,一旦下雨了,那泥层跟河边的淤泥差不多,身在农村的小伙伴们肯定都知道没有公路的年代一旦下大雨,泥路上是个啥情况。

别说行军打仗了,能爬过去就不错了,特别是人人都带着沉重铠甲兵器的情况下,更是很难开展大规模的战斗。

而被淋雨一次之后的铠甲兵也是巨大的问题。

是的,十分巨大的问题呢。

特别是大宋的复合铠甲,基本都是里层扭外层甲片的鱼鳞甲或者小型钢片拼接而成的山文字甲。

山文字甲的制作费用以及难度稍高,基本上出了高级将领,普通的重步兵是没有机会穿得上的。

而鱼鳞甲则不同,镶嵌缝制到皮甲上一层覆盖一层的鱼鳞甲片不仅仅能提供一定的弹性形变,甚至制作工艺上还十分简便,到了武安军的工坊里,更是批量化生产了,一个个的小钢锭,直接烧红了放进模具中,一下子就是百多个甲片成型,比起以前人工敲击一天才能制作十几个的速度简直就不是一个次元的存在。

只是缝制甲片到皮甲上的任务比较耗费时间与精力,只能由武安军那庞大的女工群体去完成。

看着下面代号超旗战车的机关弩,赵羽(鸟丝)深深的明白了一个道理,我泱泱华夏几千年历史,工匠们的生产创造能力真的就比那些才发展了几百年科技的老外们差么?

屁。

扁观历朝历代,都是官僚压制工匠,儒家压制墨家的创新思想$果放心大胆的在有效监视的情况下,工匠们所能爆发的潜力简直就是普通人所无法想象的。

历史上的先进设备或者先进武器都是顶尖科技么?绝对不是。

真正实用的科技绝对都是已经技术比较完善的普通科技组合而成的。

就拿现在最先进的坦克来说吧。

装甲,二战时候的坦克装甲比得上战列舰的主装甲么?

根本没得比好吧。据可靠统计,一艘战列舰的主装甲带一万多吨,造价却是同等重量坦克装甲板的十几倍♀怎么计算,坦克的装甲板不需要多达上万次的锤锻,不需要进行长达几个星期的渗碳处理和四五天以上的热处理过程。

其价格的差距大到普通人无法想象,按照普通设计者的思维,俾斯麦级战列舰的造价根本就只能有当初德国人花费价格的一半都不到,因为那时候原材料价格很透明啊,但是他们却不知道,为了锤锻大到几个平方的主装甲板材,德国还专门开发过两款超大型的锤锻机组。

当初从乌兰搞来的潜艇资料中就有这种从德国缴获的二战时使用装备的图纸。

但是因为造价太高,提升效果不明细,老毛子们也没制造一台出来』有后来鸟丝手贱,为了打造超级导弹艇的甲板,他专门用水压机改造了一台大型锤锻机。

工匠们的创意不是时时都有的,在那些设计机构里,如果一个工程师的创意有了,想实现却需要层层审批上报,造计划立预算等等等………………

甚至到最后还得为了审批的事情去操心流泪,那能搞出好的设计才真正是见鬼了,基本上在后世就基本都是这个慕,闹到最后,基本都是上面指派个啥项目,下面根据其他先进者的思维去复制,去揣摩。

而在武安军的工坊中,那些墨家的名匠甚至只有大匠资格的老师傅们,却拥有完全的自主开发权限,只要有思维,想制作,那么不论他们从武安军的工坊中直取了任何材料,都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不经过任何审批就能得到。

什么,成本会不会超支?

呵呵,你要完全想象这些变态的疯子们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鸟丝奇遇记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