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北伐大的方略既然已经确定,剩下的不过就是一些旁枝细节,堂内诸人皆是当世第一流的人才,集思广益之下很快就将杨清提出的防守反击之策完善周全。>
“刚才确定的方略事关北伐成败和国家兴衰,是我大汉的最高机密,诸位回去之后要加倍小心、严加注意,千万不要被曹魏细作探知了去。”诸葛亮最后叮嘱一番。>
杨清等人自然明白事关重大,皆正色称是。诸葛亮满意地点了点头,又道:“至于备战的细节,等威公他们完善之后吾在告知尔等,今天的军议就到此为止,大家都散了吧。”>
“我等告退。”>
三日后,经过一番夜以继日的努力,杨仪等丞相府属吏终于把今后一两年的备战方略给弄出来了,诸葛亮当即又把众人召集在一起布置任务。>
“明之何在。”>
杨清起身应道:“卑职在。”>
“雍州直面长安,处在对敌第一线,乃是整个防守反击方略的重中之重,命汝在备战期间继续加固武功、郿县、陈仓、汧县四座坚城的城防,牢牢地守住陈仓渭水道和陇山道,坚决阻止魏军西进。”>
“诺。”>
诸葛亮点了下头,又看向关兴道:“安国,吾已向朝廷表奏汝为扶风太守,期间要全力协助明之抵御魏军。”>
“丞相放心,兴定当全力配合杨使君行事。”>
“嗯,有汝这句话,吾就放心了。”>
诸葛亮继续对杨清吩咐道:“明之,雍州有一万编制的州兵,目前尚未满编,因此汝回去之后要做的第二件事就是加紧扩军,尽快招满一万州兵并将他们训练成能征善战的精锐之师。”>
“诺。”杨清躬身领命。>
安排完雍州的备战,后面自然就该轮到凉州了,诸葛亮的目光从杨清身上顺移到了下首的魏延:“文长。”>
“末将在。”>
诸葛亮道:“凉州位于雍州后方,压力虽小,却也不能松懈。汝回去之后要做好三件事,一是和明之一样要把骑兵训练好,凉州多产骏马良驹,日后与魏军厮杀我们必定要借助骑兵之利,这方面汝和明之可以多多交流。”说罢,不经意地瞥了魏延一眼。>
魏延心领神会,明白诸葛亮是要自己善加运用铁质马镫、高桥马鞍和马蹄铁这三大骑战利器,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新式骑兵的威力。>
西凉骑兵,天下闻名,战力不在幽燕骑兵之下,当年董卓之所以能够压服群雄、废立天子、把持朝政,就是多赖这支骑兵的勇猛无敌。>
如今凉州既已落入季汉手中,诸葛亮自是要让这支威名赫赫的骑兵重新为大汉焕发荣光,而有了杨清铸造出来的新式马镫、马鞍和马蹄铁,大汉骑兵的战力将会比之前更加强大。>
因此,就在两天前的一个深夜,诸葛亮秘密把魏延唤入府营,当着杨清的面将铁质马镫、高桥马鞍、马蹄铁这三个马具样品拿了出来,并把他们的作用原原本本地告知了魏延。>
诸葛亮要他和杨清这个创制者保持步调一致,先在雍凉二州的骑兵中小规模地试用三样马具,然后再择一个合适的时机推广开来,最后在一场重要的战事中作为杀手锏突然使出,以便打魏军一个措手不及。>
魏延微微地点了下头,向诸葛亮表示会意。诸葛亮继续说道:“第二件事则是要安抚好凉州羌胡,虽说眼下各部族基本上都向朝廷表达了忠心,再加上通往西域的商路已开,沿途各部族赚得是盆满钵满,但难保其中不会有首鼠两端之人?>
汝要威抚并用,善加甄别,一旦战事开启,首先是要确保他们不会与曹魏勾结,其次再是征召他们助战。”>
“是,延定当谨记。”>
诸葛亮道:“第三件事则是往并州等地多派细作,将那里的地形、关隘、敌军兵力分布等情况一一打探清楚,若之后形势当真需要凉州军东进并州等地分担压力,提前做好准备才能更好地进兵。>
这方面汝可以与卫中郎多加沟通,有游卫府配合行事,打探起来将会事半功倍。”>
“是,延谨记。”>
诸葛亮的目光又转移到杨清的上首,那里坐着之人正是老将赵云。尽管赵云这位左将军的官职低于杨清的前将军,但他为国征战数十年,资历深厚,因此每当议事杨清总是推他坐在自己上首,以示尊重。>
“子龙将军。”>
赵云道:“末将在。”>
“请老将军在一个月内率领本部兵马移驻城固,并在兴势山和黄金水的下游修建营垒,选派强兵驻守。”>
赵云明白丞相这是要加强汉中东部的防御,遂拱手应道:“末将谨遵丞相之命。”>
“幼常,汉中乃我军根本,汝身为汉中太守,责任不可谓不重,今后一两年汝须得再辛苦一些,重点关注农桑之事,为我大军积蓄粮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