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人类的思维习惯,一般人总是认为宇宙和地球恒定不变,宇宙和地球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但是现代天文知识表明,物质世界的任何事物都有始终,有诞生也有灭亡,同时任何事物在存在过程中都要经历无数非常猛烈的变化。物质世界任何事物都在生长、兴旺、衰败和灭亡的自然循环不断运行,,其实我们知道生命产生条件、环境、本质和内因已经足够,我们再去深挖物质和生命的本源和起点已经毫无意义。
从以上章节的论述中,我们知道物质和生命产生的依据是自然法则、自然规律、基因作用、灵魂作用等精神要素。人类文明的本质就是认识,并利用这些精神要素去完善自我,改造世界,最终实现安全、保障、自由、快乐和永生的过程。因此我们去挖掘和发现人类文明的起点和策源地显得意义非凡。
古气候学科学研究的成果表明,在大时间跨度里地球的气候一直在经历着激烈变化,也许这些变化于宇宙、太阳系和地球等天体运行有关,其中冰河期和温暖期交替出现引发地球气候和环境发生剧烈的变化,从而导致地球生物的死亡和重生。
在冰河期里,地球非常寒冷和干燥,地球表面的大部分水被凝固在地球南北两极和高原地区,形成面积广大而厚实的永久性保存的冰盖,很多动植物生活在温暖和炎热地区因寒冷和干燥而死亡,同时寒冷和干燥导致一些没有被冰层覆盖的地区荒漠化,因此在自然灾害中存活动植物的生存空间被严重压缩。
地球末次冰河期是通过科学测定的在地球上发生的距今最近的一次冰河期,它开始于大约115000年前,结束于距今15000年前,它完全结束于距今11000年前。
在末次冰河期期间,地球比现在寒冷得多,地球两极及高原地区形成了范围非常广泛的冰盖,在末次冰河期巅峰时期,在北半球冰盖覆盖了北美大陆、欧亚大陆等北纬30度线以北地区,以及青藏高原、云贵高原、伊朗高原等偏北高原地区。
根据古气候学和古地质学的研究成果反映,如今地球的平均气温大约是14摄氏度,而在末次冰河期全球温度比现在的温度低了6摄氏度,只有8摄氏度左右。普通人对地球温度变化没有直接感觉,但在末次冰河期地球温度的降低,直接导致北美和欧亚大陆的大部分地区被坚硬而常年不融化的冰雪覆盖,地球南北半球30纬度以上高纬度地区皆为永久性冰盖区,30纬度至15纬度区位常年处于气候寒冷,经常风雪飘零的温带区。只有南北15度纬线包括的赤道地区为比较适合动植物生长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同时,地球温度降低导致地球上的大部分的水都被封存在冰盖中,从而导致地球环境变得非常干燥,在地球的大部分表面被冰雪覆盖,没有被冰雪覆盖的地区成为极度干旱的荒地和沙漠,只有靠近冰河期河流区域、气候稍微温暖的地区才有可能出现少量的湿地、森林和草原。
由于地球上大量的水被两极和高原冰盖锁定,因此导致地球海平面降低。根据科学家测定,在末次冰河期的强盛期,当时的海平面比现在的海平面低133米,在末次冰河期全程,它的海平面也比现在低70米至150米。因此在末次冰河期里,如中国南海、印度尼西亚群岛海域、地中海,以及印度洋、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浅海区域都变成了陆地。
由于自然环境的深刻恶化,导致很多动物逃离冰盖地区,全球的动物都向当时的温带地区、亚热带和热带等适合生存的地区迁徙。因此如长毛象、猛犸象、乳齿象、剑齿猫、地懒、北极熊、海豹、企鹅等高寒极地动物,在末次冰河期爆发初期,它们大量迁徙到温暖的南方地区;骆驼、马、驴、牛、羊等机动性很高的动物更是成群结队涌向冰河期的温暖地区。
在末次冰河期爆发初期,人类也跟随那些感觉灵敏的动物迁徙到冰河期的亚热带和热带地区。当然在末次冰河期爆发初期,那些没有能迁徙到温暖地区的动植物,它们肯定被寒冷和干旱的气候灭绝了。
在哺乳动物中,人类自然生存能力相对较差,人类不是凶猛的肉食类动物,因此人类获取食物的方式非常有限,人类只能在忍受猛禽危险的情况下,通过采集、渔猎和狩猎等方式获得食物。同时,人类面对大自然的先天感知能力很差,人类对地球环境的变化感觉非常迟钝,因此人类只能通过观察其他生物的变化和行为,来感知自然环境的变化,弥补人类先天能力的不足;同时,人类是少毛动物,人类的天然耐寒能力比其他多毛哺乳动物差很多,因此人类首先掌握了气候变化的规律,掌握了利用衣物和火保暖和御寒的本领,当然人类跟随动物迁徙也是人类最早认识和掌握的生存本领。
在末次冰河期初期,由于海平面下降,很多浅海区变成了冰河期的新陆地。
根据地理学的知识得知,地球上最大浅海区是中国南海(平均深度是1212米,最大深度为5559米)、印度尼西亚内海及大陆架海域(平均水深为2694米,最大深度为6563米)、印度洋周边大陆架及浅海区(大洋平均深度为3890米,最大深度为74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