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十六国之后,中国历史进入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年至589年),是南朝(公元420年至589年)和北朝(公元439年至386年)的统称,指中国历史上从公元420年东晋灭亡、南朝宋建立到公元589年隋朝统一全国形成的南北对峙局面。
南朝承自东晋,从420年刘裕代晋算起,有南朝宋、南朝齐、南朝梁、南朝陈四朝,均以建康(今江苏南京)为都。
北朝承自十六国,首个政权北魏于439年统一北方,推行改革,国势强盛,但于六镇之乱后衰落,在534年分裂为东魏、西魏。后来北齐代东魏,北周代西魏。577年,北周灭北齐。581年,隋代北周,北朝结束。589年,隋文帝发兵灭陈朝,统一全国,结束了西晋末年以后延续近三百年的南北分裂局面。
南北朝前期仍是世族政治,社会阶层分为世族、编户齐民、依附户及奴婢。南方四朝社会相对稳定,江南开发规模空前,使南方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对外交流也很兴旺,东到日本和朝鲜半岛,西到西域、中亚、西亚,南到东南亚与南亚。
南北朝时期,社会出现民族大融合的趋势,如北魏孝文帝改革,进一步加速少数民族汉化的步伐。在胡汉交融、南北会通中,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以重生,为此后隋唐时期的繁荣强盛奠定基础。
在三百多年的时间里,北方游牧民族完成了对中华文化特别是汉文化的学习,在汉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胡汉文化融合的新文化,胡汉融合的新中原人基本形成,并融入中国化农耕社会及生活方式。同时,中国境内外的游牧民族得以通过系统地学习和全面掌握中华文化的精神和内容,为中亚、中东、欧洲的文化和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基础。
建立北朝第一个朝代——北魏政权的拓跋跬,是鲜卑族拓跋部落的首领,该部落原来生活在今山西雁门关北部地区草原地区。拓跋氏族曾经在他们的居住地建立过国家即代国,但是建国不久,该国就被前秦皇帝苻坚的氐族军队所灭。苻坚淝水之战惨败,前秦国家瓦解后,拓跋跬才带领本族军队和人民杀入山西,度过黄河进驻中原,建立魏国,定都洛阳。
鲜卑人心里很清楚,氐族人并不比自己高明,氐族首领苻坚之所以能够平定中国北方各族,统一中国北方,并能够平稳而良好地统治该地区,是因为氐人很早就与秦朝和汉朝合作,已经融入的中华文化和生活方式之中,掌握汉文化的精神和内容,掌握了国家的典章制度和治理之道。鲜卑人要站中原立足发展,他们必须向氐族学习,在北魏朝廷的大力倡导和强制推广汉文化和习俗,让入驻中原的鲜卑人开始采用汉人生活方式,在饮食、着装、居住和工作等方面按照汉人的方式,学习汉语、写汉字、学习汉文化,同时向汉人学习农业、手工、纺织、制陶、冶金、医药等生产和生活技术,向汉族士大夫学习思想、宗教、天文、地理、历法、国家法律、国家机构编制、国家立法及司法、国家要务及治理等高深学问和知识。
但是习惯于游牧民族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生活方式的普通鲜卑人,肯定非常反感北魏朝廷的这种社会改革和文化改革,因此改革推出不久,北魏就陷入动乱之中,但是鲜卑族统治精英们知道这个改革阵痛是他们必须经历和克服,因为不这样做,他们迟早被其他民族赶出中原,返回草原去过他们那种自由自在,但天灾人祸不断、朝不保夕的游牧生活,他们必须继续推进汉化改革。
在鲜卑人三百多年的努力下,发展到北周时期,居住在中国北方地区鲜卑等民族已经彻底汉化,鲜卑族统治精英们熟练掌握汉文化的生活及生产技术,掌握了国家的治理之道。北周宰相,隋朝的创建者杨坚,在南朝梁朝皇帝萧衍创立的“三省六部”原形的基础,将萧衍的三省六部制的国家管理机构体系,进行了功能优化和职能规范,由此形成了以后中国历朝历代的基本国家组织制度,为现代国家的形成和治理奠定了基础。
五胡十六国及南北朝时代是世界历史上,中国文化第一次系统而大规模地向中亚、中东和欧洲传播的时代。为什么这样讲?因为在秦朝之前,中国没有建立大一统,中国各地战乱频繁,文明与野蛮混杂,中国之外的人民看不出中国和中国人跟他们有什么不同,他们看到中国人跟他们一样,也是吃吃喝喝、打打杀杀,遇到高兴时,也会杀几个俘虏,搞一餐丰盛的人肉宴席!秦朝建立后,中国周边地区特别是中国西北和北方地区的人民,看到一个让他们心动和敬仰的中国,因此学习中国话,学习和追求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学习中国的文化和技术才成为他们生命中的必需(就像清朝末年中国人崇拜和学习洋人一样)。
在秦朝、汉朝、晋朝时代,国家的文化和技术完全掌控在国家统治阶级的手里,只有王族、贵族和士族才能学习文化和技术,普通老百姓不能写字,不能学习国家典籍、文献和著作,也不能学习和研究技术,否则以窃国谋反问斩。因此,一般外国人在中国只能学到当时中国人的普通生活方式,他们要学到社会上层的生活方式都不可能,更不用说中国的文化和技术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