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一早,天子召百官在阳安殿议事。>
一上来,天子便对群臣说:“诸位爱卿,昔日郑东归之时,路过华阴。中郎将段煨恭顺竭诚,郑甚喜之。奈何杨定与之有仇怨,郑不得不留他在华阴。>
“今杨定南奔荆州,杨、韩二贼业已诛除,郑想召段煨入京,在身边听用。”>
天子此话一出,立即遭到孙策的反对。>
身穿朱服的孙策出列,举着玉板对天子说:“陛下,今李傕尚在长安,若召段煨入京,华阴则无人驻守,此举岂非弃藩篱而诱饿狼乎?”>
天子语塞:“呃这……”>
太仆赵岐站出来替天子说话:“孙大人,陛下身边不是还有您嘛!”>
孙策绞尽脑汁:“赵大人,陛下东归,雒阳黎庶方才得来安宁。策觉得,若无必要,还是不要再动干戈为妙!”>
赵岐笑道:“那就请孙大人派兵驻守华阴,为陛下防范李傕!”>
孙策皱眉,他还是太年轻,又非真正的世家大族出身,面对赵岐这样老练的儒生官僚,他仅靠嘴皮子是讨不到半点好处的。>
不过孙策脸皮够厚,他说道:“雒阳民不足食,华阴又离豫州遥远,粮草征调多有不便,还望赵大人体恤民力!”>
然后孙策又拿出迁都那套说辞:“陛下,雒阳民生凋敝,较先帝时异常衰微。汝南在中原腹地,有民百余万,陛下若欲振作天下,还请迁都平舆!”>
天子抬手对孙策说:“孙爱卿,此事再议、再议……”>
正说话间,突闻殿外人声鼎沸,天子与文武百官皆惊!>
卫将军董承冲侍卫大喊:“发生什么事了!”>
那侍卫跑出阳安殿,不一会儿就回来禀报:“陛下!殿外有民众闹事!”>
天子及群臣大惊:“啊?!”>
太尉杨彪指着孙策斥责道:“孙大人!汝这卫尉是如何当差的?!竟然让百姓闯进皇宫之中!”>
孙策故作惊讶,当即对天子跪下,嘴里说道:“罪臣该死!请陛下责罚!”>
天子见状,很是心动!他真想就借这个机会给孙策治罪!>
但下方的董承、钟繇、赵岐、甚至当面指责孙策的杨彪都对天子摇头!>
天子将众臣反应看在眼里,知道他们是在提醒自己,不要冲动!>
身边的宦官也小声提醒道:“陛下,殿外!”>
天子一惊,反应过来:>
是啊,闹事的人都冲到阳安殿门外了。要是孙策出事,他们岂会善罢甘休?>
天子立即安抚孙策:“孙爱卿,你入京不过三两日,定是守卫趁此时机玩忽职守,主罪不在你!郑不治你的罪!”>
孙策郑重地说:“臣谢陛下不杀之恩!”随后起身。>
太仆赵岐出列道:“陛下,孙大人虽情有可原,但也要惩戒,警示天下!臣建议削去孙策卫尉一职,降为议郎,令长水校尉种辑接任卫尉一职!”>
天子点头:“就依太仆所言!”>
于是,孙策被削去卫尉一职,失去了戒备皇宫的权力。>
而当初提议让孙策任卫尉一职的董承,早就悄悄给殿内侍卫打眼色,让他们去北宫调御林军前来!>
阳安殿内,风雨欲来!>
孙策被削去九卿之位,也不恼怒,今日他是成珠在握!>
他表面谦卑地对天子和文武百官道:“陛下,诸公!为今之计,应先让门外民众散去,切莫使他们冲撞宫禁,陷天子于无道!”>
无道!>
这个词一蹦出,许多忠于天子的大臣都向孙策施以横眉冷眼。>
董承站出来说:“孙大人,此事既因你而起,就由你代天子去见闹事者吧!”>
孙策面无表情地说:“只要陛下有令,策自当遵从。”>
于是天子连忙道:“孙卿,就由你代郑去见百姓,问他们因何闹事?”>
孙策行礼后走出阳安殿,殿内百官霎时哗然!>
然而还不等他们讨论出个结果,就听殿外传来侍卫的喊声:“你们干什么?!”>
而后是一阵打斗声……>
最后,孙策领着一大帮子人登上阳安殿外的台阶,挤到阳安殿门口。>
孙策在殿外跪下,冲殿内大喊:“请陛下迁都!”>
在其身后,数百上千人跟着呐喊:“请陛下迁都!”>
请命之声洪亮如雷霆,震得阳安殿的木梁都在颤抖,正如天子此刻战栗的内心。>
天子瞪大眼睛看向董承,仿佛在质问他:你麾下的御林军呢?!>
董承长吸一口气,冲天子一礼,然后又对太尉杨彪行礼道:“杨公,还请与承出去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