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箭如蝗,肝髓流野。>
正如屈原在《国殇》中所吟:>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荆州牧刘表和长沙太守张羡大战于当阳,数万大军打得是血肉横飞!>
从颍川回师的刘表憋了一肚子火气,对张羡这个叛徒别提有多恨了!>
而张羡素与刘表不善,一是瞧不起这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二是想要割据荆南,根本不愿臣服刘表。>
仇人见面,分外眼红!>
张羡亲临前线指挥作战,以此捏合自己麾下成分复杂的大军。>
有张羡督军在前,不管是郡兵,还是荆南世家的部曲,亦或是武陵蛮兵,全都振作士气奋勇拼杀。>
除此之外,荆北和荆南的地域之别,也是双方将士争勇斗狠的原因之一。>
荆州属楚,然而随着时间的发展,荆北的南阳郡和南郡在经济和文化上,都和荆南四郡逐渐产生差异。>
“南蛮”!>
“蛮夷”!>
这个从前中原地区对楚国人的蔑称,在大汉朝转移到了荆南地区。>
在荆州,人们自发地以江水为界划定成分,江北就是中原,江南则是蛮夷。>
以张羡和刘表为主角的、荆北和荆南之间爆发的冲突,可谓是这种分歧的缩影!>
然而也正是双方在经济文化上的差异,导致张羡的大军慢慢落入下风!>
荆北人口稠密,疆土富裕,又靠近中原,刘表的大军在武器装备、战法、凝聚力等各方面都处于优势地位。>
刘表回师襄阳时,身边只有六千士兵,城中也只有三千守军。>
可当他紧急召来蔡瑁、蒯越、庞季、邓义、习竺、韩嵩、宋忠、黄承彦等数十位荆州名士后,襄阳一下子凭空冒出五千精兵!>
蔡氏、蒯氏、庞氏、韩氏、黄氏、邓氏……荆北有太多太多世家豪强,他们此刻全都转化为刘表坚实的后盾。>
这些豪族每家借给刘表几百私兵,三日就为刘表凑出五千全副武装的精锐之师!>
而荆北世家的阔绰和底蕴,显然不是荆南蛮夷之地的家族可以比拟的。>
这种差别直接反应在了战场上,刘表麾下的士兵一直压着张羡这边打。>
在鏖战了数个时辰后,张羡的军队终于坚持到了天黑,双方鸣金收兵,择日再战。>
显然张羡不可能真傻到择日再战,今日若非他亲临前线,军队恐怕就要崩溃了。>
借着夜色,张羡带着剩余的八九千人撤往江陵城,保全有生力量。>
……>
翌日,已经身在竟陵城内的高岱得到张羡退回江陵的消息后,不禁感到一阵无语。>
他对董袭吐槽道:“张羡实不耐战,无以成气候!”>
董袭亦轻蔑地嘲讽道:“若非我军助战,张羡怕是连江陵都打不下来。”>
高岱一边摇头,一边思索接下来该如何行事。>
坐视刘表攻灭张羡肯定是不行的,但自己麾下不过千余士兵,刘表不来攻打竟陵就该谢天谢地了,哪有什么资格去捋虎须……>
“果如孔明所言,现在只有让水师骚扰刘表后方这一条可行之法了!”>
高岱想起了诸葛亮留下的计策。>
于是,他派人去通知屯驻竟陵水寨的徐盛和贺齐,命他二人逆流而上骚扰宜城、軑县、襄阳等地。>
然后又派人乘船通知正在围困西陵的刘基。>
徐盛与贺齐二人带领三千水师出战,当战船驶过蓝口聚(地名)时,正巧碰见刘表的运粮队!>
二人令战船靠近河岸,以弓箭射杀岸上运送粮草的民夫和军士。>
刘表的运粮队见敌军水师竟然都顺着沔水,摸到蓝口聚来了,以为前线兵败,惊恐之余,纷纷丢下粮草,四散奔逃。>
徐盛和贺齐立马派人上岸,将数千石粮草搬运上战船,满载而归!>
“哈哈哈,高先生!我二人按您的要求,沿沔水搜索刘表的运粮队。您猜怎么着?嘿!还真叫咱们碰上一队!”>
徐盛和贺齐高高兴兴地回到竟陵,向高岱邀功!>
高岱得知二人真的袭击了刘表的粮道,亦大喜道:>
“这样一来,刘表就必须派兵沿途守护粮道,不能全力南下了!>
“你们的功绩我会如实上报主公!明日你们继续乘船袭取粮道,勿要让刘表安稳!”>
二将抱拳:“好!”>
正说话间,突然有小兵急报!>
“报————!!!刘表派中郎将霍笃、督校尉娄发、沈弥领兵三千前来攻城!”>
众人一惊,这时董袭从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