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初,修整完毕的鲁肃领兵北上,意图攻打沛国郡治相县。>
相县位于萧县西南六十余里的位置,乃是曹操的前线中转站。顺便一提,汝南袁氏的嫡子袁术也被曹操软禁于此城中。>
五千兵马行进一日,抵达睢水之阳,谨慎起见,鲁肃先在河畔扎营,没有急于渡河。>
鲁肃明白,要靠五千人攻下一国的郡治,绝对是不太现实的事情。>
所以他的任务主要还是从后牵制,使正在攻打萧县的曹操分心,因此也不急于一时。>
翌日,鲁肃从榻上醒来,立刻下令大军开拔准备渡河。>
这时,斥候突然来报:>
“将军,西边二十里处发现敌人大军!”>
鲁肃一惊,连忙问道:>
“敌军多少人,打什么旗号?”>
斥候回答:>
“敌军军旗上描有‘夏侯’二字,人数在五六千左右!”>
鲁肃稍加思索,立马明白这是谁的兵马:>
“传鲜于丹校尉和徐忠校尉!通知各营将士穿戴盔甲,准备迎敌!”>
“诺!”>
不多时,鲜于丹和徐忠闻讯赶来。>
“鲁中郎!”“将军!”>
鲁肃对他二人道:“来者是曹操的心腹大将夏侯惇,夏侯渊就是他的族弟,夏侯惇勇猛不在其弟之下,尔等一定要谨慎!”>
“诺!”>
然后,鲁肃开始布置作战任务:>
“夏侯惇本镇颍川,我军以逸待劳,应该主动出击!”>
鲜于丹抱拳道:>
“中郎,丹愿做先锋!”>
鲁肃摇摇头说:>
“敌军虽说远道而来,但也可以说是士气正盛。吾意全军出击,迎头痛击夏侯惇,争取一战胜之!若胜,则萧县曹军一定动摇,曹操忧虑之下可能会就此罢兵。”>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
鲁肃显然是站在全局的角度在考量问题,而非单纯执着于一地一战之得失。>
他继续说道“鲜于校尉,吾与你两千兵马,正面迎进夏侯惇!徐忠,你领两千人伏于右翼,待开战后看中军旗号,中军一举红旗,你便率军迂回至曹军左翼!吾自领一千人坐镇中军!”>
鲜于丹和徐忠听明白命令,掷地有声地说:>
“诺!”>
随后,五千大军悉数出营。>
按照命令,鲜于丹将军队列成细长的横阵,方便徐忠匿于其后。而鲁肃则领兵在其后作为预备队。>
己方列好阵后,曹军终于姗姗来迟。>
曹军阵中,夏侯惇早已得知对面乃是刘繇在淮北的兵马。>
自己的族弟夏侯渊就是死于淮北,仇人见面,分外眼红,夏侯惇二话不说,直接下令全军突击!>
“杀————!!!”>
夏侯惇的怒气仿佛感染了整支曹军,士兵们都知道自己主将的族弟就是被敌军射杀的,也都同仇敌忾,杀气四溢!>
曹军和刘军迅速靠近彼此,两轮箭雨后,夏侯惇身先士卒杀入鲜于丹阵中!>
曹军确实凶猛,在夏侯惇的带领下,曹军完全压制住了刘军,幸得鲜于丹亲自领兵阻拦,才没有被曹军直接突破。>
一刻钟后,中军的鲁肃看曹军已经完全陷入己方阵中,于是立刻令人打出红旗,提示徐忠行动的时机到了!>
然后,鲁肃又立刻下令,让中军压上支援摇摇欲坠的鲜于丹部。>
前线,夏侯惇亲自带兵冲杀,把敌军杀得节节败退。>
眼见就要冲破敌人前军的防线,骑在战马上的夏侯惇突然望向前方,发现敌人的中军动了!>
夏侯惇大笑道:“跟我杀!敌人不堪战,鲁肃的中军坐不住啦!”>
附近的曹军士兵得到夏侯惇提示,都军心大振,手上动作又凶狠了几分。>
开战不过一两个刻钟,敌人的中军就按捺不住上前支援,这说明己方优势很大啊!>
曹军又厮杀了一刻钟,鲜于丹终究是支撑不住。>
因为布阵的原因,他的阵线本就细长而单薄,现在遭到夏侯惇猛烈的中军突击,守不住阵线是很正常的事情。>
还好这时鲁肃带兵顶上,堵住了被夏侯惇撕开的缺口。>
鲜于丹左呼右喊,重振所部士兵的士气。前线的士兵本来几乎就要溃败,现在中军顶了上来,将士们又重新镇定下来。>
曹军则根本不在乎敌人是否有援兵,他们打得很顺,士气越来越旺,都觉得此战必胜!>
又过了两刻钟,诡异的事情发生了,曹军的右翼竟然出现骚动!>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