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十五日,刘基抢在刘表反应过来之前,让大军顺利地在宜城登陆。>
大军登陆后,刘基立刻让甘宁和诸葛瑾带领五千大军将宜城包围起来。>
随后,刘基令鲁肃带领五千人绕过宜城,登上宜城西面的八角山扎营。又令于麋带领三千人在夷水边修筑营垒。>
而刘基自己则与刘晔、陈勤、宋谦带着五千淮西营和剩下的四千郡兵在城北的平原扎营。>
徐盛的伏波军也依托宜城北部的江心沙洲修筑水寨,并散出战船巡航沔水,确保水路畅通。>
数万大军在宜城外干得热火朝天,宜城城内的蔡勋和手下的八百守军躲在城内瑟瑟发抖,根本不敢出城。>
与此同时,就在刘基的大军修筑营垒之时,八十里外的襄阳城已然陷入恐慌!>
襄阳州牧府中,刘表坐在主席上,面色铁青。下方一众文武面色凝重,金碧辉煌的大殿此刻却不能遮掩殿中之人神情里的忧虑。>
刘基辞色严厉地问道:“刘基小儿领五万大军包围宜城,距襄阳已近在咫尺,尔等可有退敌之策?!”>
蒯越站出来说:“明公,当务之急是解宜城之围,若宜城陷落,襄阳门户洞开,敌军就能以宜城为据点向襄阳发起进攻!明公当亲领大军驰援宜城,同时派人通知驻守江陵的蔡德珪发兵来援!”>
刘表的宾客傅巽提议道:“景升兄,刘基领大军围攻宜城,江夏必然空虚。景升兄何不派一支兵马绕道沔水东畔,经大洪山突袭江夏,扰乱敌后呢?”>
刘表听后有些意动,蒯越则出言反对道:>
“明公不可!刘基的舟师占据沔水,敌军对沔水东畔的情况一览无余,我军若走此道必然被敌军察觉!明公还是先趁着刘基还未站稳脚跟,集结大军击退宜城的敌军吧!”>
刘表恍然大悟:“若无蒯异度,已误大事也!”>
经过蒯越的劝说,刘表心意已决,他当即下令道:>
“文聘、刘琦!着你二人领五千精兵为先锋,先行前往宜城。”>
“末将领命!”>
“蒯越、霍笃、韩曦,尔等随吾携一万两千大军南下驰援宜城!”>
“诺!”>
“传信蔡瑁,让他速速领主力来援,先解宜城之围!”>
“诺!”>
当日,文聘和刘琦率先带兵赶赴宜城。>
他们星夜兼程,在第三天清晨就赶到了宜城,然而当文聘和刘琦领兵赶到时,他们才明白形势究竟有多么危机!>
只见沔水西畔的直径不过三十里的冲积平原上,成千上万的敌军将宜城围了个水泄不通。>
看这架势,包围宜城的敌军怕是有将近三万人!>
刘琦见到敌军势大,感到很是畏惧,他对文聘说:“文将军,敌军倍于我军,吾等还是先在此地扎营,等家父的大军赶到后再做筹算吧!”>
然而刘琦的提议却遭到了文聘的拒绝,文聘反驳道:>
“少主!正是因为我军人数少于敌军,我们才更应该主动发起进攻,以壮大军士气。否则将士们未战先怯,则我军必败矣!少主可以领一千人先在此扎营,本将带领剩下兵马前去邀战!”>
刘琦只能悻悻地一笑,默认文聘的提议。>
随后,扬武将军文聘亲自带领四千人慢慢朝包围宜城的敌军靠近。>
刘基这边已经得到消息,他召来陈勤和宋谦,对他二人道:>
“文聘领兵来犯,你二人率淮西营迎战!文聘乃荆北大将,切记不可轻敌!”>
陈勤回答道:“请刺史放心,我二人一定稳扎稳打!”>
刘基点点头:“善,那你们就去吧!”>
二将抱拳道:“末将领命!”>
二人领兵出营后,文聘的部队相距淮西营尚有一段距离,陈勤和宋谦立刻让士兵们列好阵。>
最前排,一千五百名重甲长戟材官以曲为单位,形成三个小队,每个小队都排成五横排,队与队之间相距十米,由讨贼校尉宋谦带领!>
在其身后,是陈勤带领的五百重甲刀牌材官,这五百重甲刀牌材官既是随时准备支援前排的预备队,亦是在敌军漏出破绽时的突击队!>
而在陈勤所部的两侧,分别部署着一千五百名重甲引强士,他们的任务主要是用强弓压制敌军的攻势。>
当战斗陷入焦灼时,重甲引强士们也可以像刀牌材官们一样使用随身的环首刀参与近身搏斗。而拥有盔甲保护的弓箭手们与其说是可以近战的弓箭手,倒不如说是一群可以射箭的近战武士!>
淮西营列好阵后,敌军也已经进入五百步的范围内。>
这时陈勤打出旗号,示意重甲引强士们可以准备射击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