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从事孔融率先发表自己的“失败主义”言论:>
“吴侯,依融之愚见,袁本初实难克,不若退守江东,以江水天堑自守,以待北兵自退!”>
刘繇没有说话,面无表情地看向孔融,等对方解释。>
孔融于是说道:“绍地广兵强,云屯冀马,有甲兵百万。田丰、许攸皆智计之士也,为之谋;审配、逢纪,尽忠之臣也,任其事;淳于琼、文丑、高览,勇冠三军,统其兵。殆难克乎!”>
一旁的五业从事薛综、右将军府右丞张允都出声附议。>
孔融的话可以说是代表着刘繇手下那些并无实权的官员们的态度,与江东士子圈子的主流言论。>
张允则是那位当初在刘基南下吴郡时,以家族部曲赞助刘基的无锡长!>
其人后来被刘基带到庐江做了居巢县令,如今又被刘繇调到右将军府做了右丞,这之间涉及的利益交换暂且不表。>
张允此时出声附和孔融,也暗中代表着江东本土豪族们的态度。在他们看来守徐州牺牲的是江东豪族们的利益,且会让出身徐州的官员们挤占江东豪族在刘基心中的分量。>
所以对于青徐之战,江东豪族们其实基本是持反对态度,这也是为何刘繇只从江东带了两万兵马北上的原因!>
以江东六郡之富庶,拉出五万大军应该不成问题才对,然而刘繇最终也只集结起两万人,这之中正体现了江东豪族们对刘繇施加的阻力。>
不过既然有鸽派,自然也会有鹰派!>
以兵曹从事、偏将军张英和师友从事张纮为首的文武们立刻起身反驳孔融的观点。>
刘繇的爱将张英大声陈词:>
“吴侯!孔融之言乃腐儒之见也!今我军有兵马数万,若是不战而降,岂不为天下人所耻笑?末将愿为先锋,替吴侯斩下袁本初之犬首!”>
师友从事张纮也起身劝道:>
“吴侯,您起兵北上,就如待发之矢,离弦之箭,万无回头的道理!请吴侯勿要听信那些只会舞文弄墨,胸中却无半分主谋之人的意见!”>
张英和张纮说话是一点也不客气,一个骂孔融是腐儒,一个说孔融无主谋。>
二人出于各自的立场,如此讲话乃各有情理,而且也符合刘繇想要与袁绍相争的心理。但作为主上的刘繇却不能任由他们批评孔融,因为孔融不仅是闻名海内的名士,亦是刘繇的好友。>
刘繇抬起手,皱眉责备道:>
“诶——!此言过了,孔文举所言亦不无道理,自群雄割据以来,还未有哪家诸侯能起二十万大军相攻,尔等既然主战,心中可有良策?若无,本侯可要拿你们问罪!”>
张英当即再次表示愿意领兵出战,但显然没有破敌的策略,也许在张英眼里,只需要带兵莽过去就行……>
张纮则故作思索。>
身为降臣,他一直着力于拉进与刘繇的关系。扬州政坛里,刘繇每有主张,张纮都会主动附议,所以此次北上增援青徐,刘繇才会不计较张纮降臣的身份带上他。>
不一会儿,张纮开口了:“禀吴侯,纮有一策!”>
刘繇顿首:“讲!”>
张纮随即说道:“吴侯,据吕定公所报,袁本初大举围攻即墨,朱振武据守不出,两军相持已有三月。我军此刻若沿琅琊道北上,突袭敌军。即墨之兵见援军来,亦引兵出城而战,前后夹击,袁军必败!”>
张纮所说的琅琊道,即五莲山东侧与东海之间的海滨地段,此道联通胶莱与广陵,附近有一河与淮水相连,曰“游水”,是非常不错的进军通道。>
若依张纮所言,迅速进兵突袭即墨,好像还真有可能打袁绍一个措手不及!>
刘繇摸着胡须,感觉这条计策听上去确实有用。他扭头看向自己的儿子刘基,想看看素来精通筹画的刘基对此有何看法。>
刘基和刘繇对视一眼,又扭头看向自己的幕僚团……>
刘晔、庞统等人又和刘基对视一眼。>
刘晔心底苦笑一声,自家这位少主现在越发惫懒,什么事儿都想甩给他们。而庞统等人则面带笑容,觉得刘基这是在给他们表现的机会!>
庞统才思敏捷,稍加思索就点出了张纮之策中的疏漏之处:>
“禀吴侯,张子纲之策情理通畅,但却未免想当然了!”>
刘繇一脸好奇地看着庞统,刚刚刘基引荐之时,刘繇就对这位被荆州名士司马徽称为“南州士之冠冕”很感兴趣。>
庞统看上去其貌不扬,却能受到如此高的赞誉,刘繇怎能不重视呢?>
张纮亦出言问道:“哦?不知‘凤雏’有何见解?”>
庞统拱手道:“不敢,在下只是觉得张君有些低估了袁本初,亦或是说低估了北兵之锐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