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爹刘繇笑道:“讲吧!”>
刘基恭敬地回了声“诺”,随即开始阐述自己对当今局势的看法:>
“禀吴侯!广陵太守吴景兵败浯水,方使徐州门户洞开,袁军长驱直入。吴府君虽败,但宁死不降,可堪忠义。还请吴侯不要追究他的过失,更要厚赏他的家人,以彰显吴侯体恤臣子,不以战治罪之大仁大德,如此各地掾属将领定会不惧强袁,奋死效力!”>
厅内诸文武听了刘基的话,都在心底里暗暗认同。>
刘基建议刘繇厚赏吴景家人的本意,乃是为了鼓舞人心。>
袁绍攻克平昌后,大军势如破竹,沿途县邑都望风而降。这说明各县邑的官员都畏惧袁绍,同时还说明能死心塌地为刘繇尽忠的官员不如想象中那么多!>
这就急需要刘繇这个老大拿出一点措施来激励属下,坚定属下和自己一起战斗的决心。>
吴景战败导致徐州失地数百里,但如果刘繇以其宁死不降为由厚赏其家人,那其他下属知道情况后,就不会害怕自己会因为战败而被治罪,他们抵抗袁绍的情绪会更强烈!>
刘基说完后,孔融、程秉、全柔等人都出言附和。刘繇因此答应下来,下令赐吴景家人钱五十万,绢百匹,嘉奖其忠诚!并让吏员们将此事抄送各郡县。>
之后,刘基继续朗声道:>
“吴侯,袁绍虽有大军二十万,但在基眼中,吴侯有五胜,而绍有五败!”>
坐在上方的刘繇瞪大双眼,露出疑惑不解的神情:“哦?吾儿所言之五胜五败,如何解释?”>
刘基自信一笑:“呵呵,绍兵虽强,但实不能为。>
“绍以逆动,欲代汉自立。吴侯奉天子命镇守地方,此义胜一也!>
“绍因累世之资,高议揖让以收名誉,士之好言饰外者多归之。吴侯以至心待人,推诚而行,与有功者无所吝,士之忠正远见而有实者皆愿为用,此德胜二也!>
“绍外宽内忌,用人而疑之,所任唯亲戚子弟。吴侯任人唯贤,不间远近,此度胜三也!>
“绍多谋少决,失在后事。吴侯从善如流,策得辄行,此谋胜四也!>
“绍好为虚势,不知兵要。吴侯任才使能,以运筹千里者为帅,以能征善战者为将,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此武胜五也!>
“吴侯有此五胜,于以败绍无难矣!”>
刘基言罢,堂内哗然,众文武皆出言称赞:>
“大善——!”>
“大善——!”>
刘基的“五胜五败论”让刘繇慨然起身:>
“好——!好——!如此看来,吾必胜,绍必败!”>
刘基拱手:“正是——!”>
刘繇走到刘基跟前,用力拍了拍自己儿子的肩膀:“吾儿信心十足,想必定有退敌良策,可速速道来!”>
“诺!”>
刘基将胸中筹画说出:>
“今大军驻于下邳,陈元龙、张文远屯于彭城,二城互为犄角之势,绍若来攻定会分兵。只是儿担心淮阴空虚,袁绍若分兵攻淮阴,我军危矣。父亲当速调九江诸葛玄、庐江鲁肃守淮阴。如此以彭城、下邳、淮阴三城为据点,可阻绍军!”>
刘繇十分相信自己大郎的筹画,毕竟刘基可是凭借自己的才智从刘景升手中夺下荆州七郡之地。既然刘基说应该这般调度,那肯定没有问题。>
“传我令,速调诸葛玄、鲁肃驻守淮阴!”>
“诺!”>
不过目前刘基也只能建议刘繇依托彭城、下邳、淮阴三座坚城固守,因为他们的兵力太少,能做的事情实在不多。与其寄希望于弄险,不如等外交手段发酵。>
步骘受命远赴关中觐见天子,以曹操的智计,在得知袁绍主力被托在徐州后,绝对会出兵偷袭袁绍。>
但刘基很担心曹操会效法孙膑的围魏救赵,要一直等到刘繇和袁绍都耗费完最后一丝气力时才出兵。>
如果是那样的话,袁绍攻徐州,最后的胜利者恐怕只会是曹操一人……>
想到这,刘基不免在心底咒骂袁绍:袁本初,你不会真以为曹阿瞒会甘心当你的小弟吧?!>
众人正说话间,突然一名斥候进来汇报:>
“报————!!!>
“禀吴侯!袁绍以逢纪为监军,淳于琼、文丑、蒋奇、蹋顿为先锋,督兵两万来攻下邳!!!”>
众人一惊,刘繇赶忙问道:“袁军走到哪了??”>
斥候回答:“已过郯县,正奔良成而来!”>
厅内许多人都惊慌起来,虽然刘基之前才提过“五胜五败论”,但真临到紧要关头,刘繇的文武们还是心生恐惧。>
原因很简单,一是袁军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