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皇子立嗣的消息,以最快的速度传了出来。
昭告天下的告示上,赫然便有那耀眼的功绩:彻以皇嗣之身,领甲三百入河东,假以周角之名,号河东之众,一举荡贼,遂得河东太平。
大宗正言:其德其行,当为天下表。
天子亲笔朱批盛赞:其志坚刚,心系国家万民,方能践难踏险,以人力逆天时,成此不世之奇功。
雒京大震,天下亦将哗然!
争论许久,谜底终是揭露,竟是这般。
“沧海横流,六皇子才是真英雄!”
千言万语,都汇成了这一句话。
“那五皇子呢?”
紧跟而来的,便是此言。
“还用说么?就在不久前,今天天亮时候,城里还在传他招降的周角。”
“甚至传出话来,说六皇子勾结了河东贼。”
“窃天之功,反诬六皇子,欲置五皇子于死地,此人当……”
“嘘!慎言!他可是皇子,乱说不得!”
屡经反复,却得到一个罪孽更重的结论。
舆潮对周明的期盼只有一个:恨不能杀之而后快!
李清彦就在这骇然骂声中,登上了云台。
纸书也好、竹简也罢,都是极易损毁的。
所以,被认为有传世资格的经典,便会烙在石刻上,以传万古。
哪怕战乱,只要不是有意捣毁,这玩意就能一直长存。
本朝高皇帝建国时,特建云台一座,将古之圣贤所留石刻全数搬来立其上,以供天下读书人瞻仰、抄写。
自此后,每当出现影响力巨大的鸿儒时,便会被邀请登云台刻经。
此经传后世、广惠天下读书人,被视为无量功德。
当然,不是谁都有资格的。
而李清彦,正好有。
读书时,他便是天下共知的儒门天才,后来儒法皆修,加冠之年便无人可为其师。
二十一岁时制《儒经校本》,教天下人该怎么学儒,书出天下惊;
二十三岁时参与修订《大夏法典》,两年时间,完善、补充、修改法典三十七册,当年便被开始推行。
二十五岁入职太学,任太学博士。
二十于世了!”
“李公刻石了!”
云台上下,登时轰动。
回到自己最擅长的领域,李清彦也变得平和下来:“玉堂,替我研磨。”
石刻,自然不能拿个凿子就往上敲,那是工匠的活。
“是。”
丁玉堂点头,笑容愈浓。
身后的学子们,一个个都羡慕的不行。
圣贤题壁,就连在旁研磨的人,都跟着开光——白嫖青史留名!
他们很快搬来矮桌小凳,扑开纸张,备好笔墨。
没法留名青史,但可以抄下第一手的经典,留传后人。
将来数代之后,自己的后辈也能捧着这本书吹嘘。
两人背后端坐的学子愈来愈多,仰头望着,如瞻神明。
下方,还有许多人拥着上来,直到坐满后,人们只能挤在门口。
目睹这一盛况。
这是读书人绝对的盛况。
谁也没想到,这一天来的如此突然而无征兆。
依常理,李清彦这个级别的鸿儒巨宗,天子是会亲自到场的,五湖四海的大儒名士是会齐聚于此的。
后辈之中,顶多只有皇子,再挑些大世家子、各州郡最为顶尖的学子,才有资格入座。
——咚咚!
神圣之地,突然被一阵尖锐的铜锣声打破。
大批衙役和绣衣拨开人群。
徐岩亲自敲锣,和赵烨各立一旁。
学子儒生们又惊又怒:“你们做什么!?”
“粗鲁之人,何以来此!”
“坏了刻石大典,叫你们臭名万载!”
两人还没开口,便被儒生们先声夺人。
赵烨当场头大。
奉名之世,必是舆论相对宽松的,谁也不想得罪这群喷子,背负一身骂名。
当年就有一名宦官骂名背的太多,天子都没办法,被迫将其遣送回乡。
结果,人到半路,被愤怒的人群当场打死。
天子也只能不了了之。
这种事,徐岩经验还稍足些。
咚!
他又猛地一锤铜锣:
“肃静!”
“六皇子到——”
周彻走了出来。
金冠黄袍,腰悬九歌,器宇轩昂。
人群为之一寂。
对于这位建不世奇功,被誉为天下之表的皇嗣,学子们也是满怀敬意。
其余的姑且不论,毕竟他是皇子,他有机会咱没有——就单一个深入敌后、举三百之众抗十面之贼的胆魄。
给你机会,你敢吗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