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罗京城,皇宫。
宣政殿。
永和帝曹浩初身着黄缎绣五彩云蝠金龙衮袍,头戴平天冕旒冠,端坐大殿高台的龙椅之上。
他的眼睛隐在冕旒前的珠帘下,群臣并未发现他眼眸里的慌乱。
因为国师西门庆安,到现在还未出现。
自从建安先帝驾崩后,曹浩初在西门庆安的扶持下,登临皇位,大罗朝堂的局势,皆由西门庆安把控。
两侧文武群臣,与四年前相比,失去太多熟面孔。
刑部尚书闫鹤之、礼部尚书刘川运、工部尚书石斌,还有户部尚书等前朝权臣,皆被以各种理由撤换下去,换成些识时务的新面孔。
这些新晋权贵对朝堂的把握,异常精准,深知永和帝只是傀儡皇帝,真正能拍板决策的,是平日站在皇帝身后的国师,西门庆安。
若此时以道门望气术看来,这些有资格觐见皇帝的权臣,头顶皆有殷红色的气息腾出,这意味着,这些能参与大罗朝廷决策的大臣,全部沦为圣教根众。
他们已失去自由意志,只会将西门庆安的命令贯彻下去的工具人。
此刻国师迟迟未倒,也令大臣们心生不安。
今日他们要商议的事情,牵扯社稷国本,兹事体大,谁也拿不定主意,必须在朝会上好好商谈一番,最终由陛下,或者说,由国师来决定。
大罗西境战事再次溃败,丰州州城已被三万多西域重甲骑兵包围,与丰州紧邻的靖州、潭州,也在崩溃的边缘。
更可怕的是,丰州有天下粮仓的美誉,城内囤积的粮草数量巨大,足够西域诸国联军当做补给,再以丰州为跳板,直插京城。
在战事吃紧的关头,西域诸国联军,反而刹住进攻的势头,派遣使者抵达京城,要求和谈。
以史为鉴,兵力占优的一方,主动要求和谈,是为了兵不血刃地获得土地、城池、人口,以求吞并领土后,能迅速为己方提供新鲜血液。
若从事后治理的角度考量,强吃反而是下下之策,大军冲杀,就算军令再严,也难免伤及无辜百姓,引来黎民怒火。若民众自发组织民兵反抗,日后治理起来,难度倍增。
因此西域诸国选择与大罗和谈,要求大罗割让土地,以求迅速将领土纳入西域版图。
而西域诸国的使者,已在殿外等候,永和帝要先于群臣们商谈,是否接受和谈,若真要割地,割让何处,对大罗损失最小。
永和帝深吸一口气,压下国师不在身边的不安感,说道:“诸位爱卿,对贼寇求和一事,有何看法?”
“陛下,臣以为,不能再打了,马上春耕,壮丁却在前线,耕地荒芜,今秋注定颗粒无收,到了冬天,是要闹饥荒的,届时民怨沸腾,恐难维系社稷安稳。战事上已经输了,不能再输民心,大罗需要喘息,百姓需要安心,请陛下三四。”
新晋户部尚书谨言道,他的话,能代表大部分主和派的意见。
尤其是那句大罗需要喘息,百姓需要安心,令人扼腕叹息之余,还有几分悲戚。
“陛下,目前丰州城外,大约还有一万多士卒,他们是从西境退下来的各军残部,临时拼凑而成,一路且战且退,屡败屡战。除却武威王在北疆的五万人马外,这一万多人,是大罗仅剩的军队。丰州败局已定,这一万多人,没有必要白白死在战场。”
“请陛下主和,将这一万多残部,安全带回,给大罗军队,留下些香火。我们休养生息,忍辱负重,二十年后,又可召起一支百万雄师,夺回领土。”
“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啊!”
兵部尚书语重心长道。
他这番话说到不少人心坎里,大罗在永和帝登基后,罹难不断。
先是守护神墨台博士陨落,紧接着西域诸国与大罗不宣而战,极北蛮族一路南下,险些直捣京城,更别提这几年间频发的旱灾涝灾。
大罗底层百姓的生活,已不足以用民不聊生来形容,最严重的的地方,大旱加大涝,引发饥荒,导致灾民易子而食。
而飘摇动荡的局势,也令大罗朝廷对各州各地的掌控力,降至极低。
现在对大罗而言,休养生息,才是最重要的。
不少大臣纷纷迈出一步,跪倒在地,叩首道:“臣附议,请陛下主和。”
一时间,主和的言论,成为殿中的主导。
端坐高堂上的永和帝,轻轻舒了口气,神色终于放松了些。
只要群臣意见一致,那就按他们的意思来就是,少数服从多数嘛,反正他只是被国师安放在皇位上的傀儡皇帝,也没什么治国才华。
永和帝最担心的是,朝堂上群臣七嘴八舌,各怀心思。他没有建安先皇的御人手腕,对庙堂中的激流暗涌,更是迟钝得很,众人意见驳杂,他就倍感头大。
尤其是在没有西门庆安的场合。
永和帝轻咳一声,大殿内顿时安静,他轻声道:“那就依诸位爱卿的意思,大罗主和。”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