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大政殿。
中宫太后哲哲与圣母皇太后大玉儿两人并排朝着大清门走去,年仅七岁的小皇帝福临则是走在中宫太后与圣母皇太后的中间。
母凭子贵,虽然哲哲为皇后,大玉儿不过是庄妃,可因为大玉儿所生儿子福临登基成为大清国的皇帝,所以被尊称为圣母皇太后,哲哲不过是中宫太后,当然,这对于哲哲来说不算什么,大玉儿是她的亲侄女,两人其实是一家人。
皇太极无疾而终,大清国经历了诸多的风浪,最终福临登上了皇位,身为皇后的哲哲看透了这一切,退居幕后,很少过问宫中的事宜,更不关心朝廷的事宜,大玉儿就不一样了,被尊称为圣母皇太后,眼看着第一摄政王济尔哈朗被挤出了权力中枢,摄政王多尔衮的权势越来越大,隐隐威胁到儿子福临的皇位,不得不站出来住持大局。しgㄚu.Π
按照祖制,大玉儿虽然身为圣母皇太后,可也不得随意干涉朝政大事,不过因为正黄旗与镶黄旗的支持,也因为福临的年纪太小,更是因为多尔衮权倾朝野,所以绝大部分的满人权贵支持大玉儿幕后听政,到了后来,摄政王多尔衮也默认了这种局势。
大玉儿的能力,得到了满人权贵的一致认可,这一点在历史上也有明确的记载。
此刻的大玉儿,手里拿着多尔衮的奏折,脸色很不好,一边的哲哲面容平静,福临还是一脸的天真,登基做皇帝两年时间的他,脑子里还想不到那么多的国事。
“姑姑,我们去十王亭看一看吧。”
哲哲看向大玉儿,微微的叹了一口气。
“大玉儿,你带着皇上去十王亭吧,我就不去了,这朝廷里面的事情,宫里的事情,都是你在操劳,我还是不要插手的好,免得有些人误解,从中搅起一些风浪,多尔衮写来的奏折我也看过了,的确是大清国的灾祸,不过也不要太过于担心,总是有办法应对的。”
大玉儿看着哲哲,点了点头,她明白哲哲的苦心,吴桥之战与景州之战的失利,已经让朝廷里面掀起了不小的风波,诸多满人权贵质疑摄政王多尔衮的同时,也有人质疑她这个圣母皇太后,为什么当初会支持多尔衮掌控权力,现如今马栏山之战的惨败,肯定会将满人权贵的愤怒情绪推向高潮,如此关键的时刻,哲哲如果露面太多,难免有满人权贵产生想法,以哲哲中宫太后的身份来打压她这个圣母皇太后。
其实不管什么时候,哲哲都是支持她大玉儿的。
“姑姑,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我的脑子有些乱,您说说看,我应该怎么办啊。”
福临已经走到了前面不远处等候,大玉儿看向哲哲,低声开口了。
哲哲看了看四周,再次叹了一口气。
“大玉儿,我大清国骤然遭遇如此重大的损失,稳定朝廷是第一位的,这朝廷里面有些人呐,想到的不是大清国,不是皇上,想到的是自己,想到的是自己的权势和钱财,如果朝廷被他们左右,那就麻烦了。”
大玉儿点点头,再次低声开口了。
“姑姑,您觉得,多尔衮的这份奏折,是准还是不准啊。”
哲哲的神情变得肃穆,看向大玉儿的时候,眼神也变得深邃。
“大玉儿,这本应该是你决断的事情,不过你开口询问了,我也就说说吧,这些年多尔衮做的是有些过分了,我听说他的府邸里面有了黄袍,还听人说他在府邸里面穿着黄袍,对朝廷和皇上如此的不敬,按理是要严惩,可多尔衮的背后有多铎和阿济格等人,有不少的满人,如果贸然动手,必定引发大清国的动荡,甚至可能分裂大清国,威胁到皇上。”
“马栏山之战,正白旗和镶白旗全部都没了,多铎也战死了,多尔衮失去了依靠,主动写来奏折,恳请济尔哈朗主持朝政,表面上看合情合理,其实这是多尔衮在推卸责任,当初率领大军入关作战的时候,多尔衮为什么没有让贤,景州之战豪格殒命,五千正红旗的将士阵亡,多尔衮为什么没有主动请罪,反而将驻守沈阳的八旗军调遣到北京,唯独这一次想着让贤了,分明就是自保,想着让皇上和朝廷为他承担责任。”
大玉儿脸上露出一丝的恨色,摇着头开口了。
“姑姑说的极是,多尔衮知道可能遭遇到惩戒,所以想着让我们替他解脱,天下哪里有这么好的事情啊。”
哲哲脸色恢复了平静,看向大玉儿不紧不慢的开口了。
“大玉儿,你打算怎么处理这件事情。”
大玉儿略微的思索了一下,眯着眼睛开口了。
“姑姑,我打算让多尔衮继续留在北京,主持那边的事情,济尔哈朗就不要去北京了,不要搅入这一团浑水之中去,北京不需要驻守那么多的兵力,正红旗、镶红旗与镶蓝旗全部抽调回到沈阳,沈阳这边由济尔哈朗主持朝廷,多尔衮今后的所有决定,必须要报请朝廷做出决定,由皇上下旨,才可以实施。”
哲哲脸上浮现出来一丝的笑容。
“大玉儿,你的这个决定很好啊,这样也让多尔衮明白了,朝廷不是那么好糊弄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