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城已经开始实行严管阶段,东方胜抽调了附近的守军将城门守住,任何人不得随意进出北平城。
因为自从马司事件以后,各地的学子仿佛是闻着腥味而来的鱼儿般涌向北平城。
他们都无比的愤怒,同时又恐惧无比,昔年始皇帝焚书坑儒,为的就是将天下的读书人都禁锢住,虽然后来秦二世而亡,不过在始皇帝在位的时候,天下间的读书人终究是没有胆量再反抗的。
难道当今的圣上要重演历史?所有的读书人心里都有种惶惶不可终日的感觉,他们苦读多年,为的不就是功成名就造福一方,若是东方胜的政令一推行,那么今后他们必然会被后进的人直接淘汰,那么他们的努力都会烟消云散,这是所有人都不能接受的。
读书人的力量有多大?这股力量看不见,摸不着,平时你都感受不到。
可是读书人在以后会变成什么?一县之主、一郡之主,甚至是一州之牧,他们掌握着一个国家的权力和知识。
所以东方胜可以任由那些亲兵杀掉马司他们,却不能杀掉从全国各地赶过来的学子,这些人毕竟还是国家未来的基础,杀了他们,东方胜也就坐不稳天下了。
不过如果就这样看着事态发展而不加阻止的话,恐怕会发生更大的骚乱,这是东方胜不希望看到的。
虽然东方胜不准新来的学子进入城内,不过他还是在城外安排好了各地学子的食宿问题,同时东方胜和贾诩再次商议,然后第二日,贾诩便带着几名随从出现在城外。
首先是要安抚这群学子,贾诩本身也是读书人,虽然不是士族大姓出身,不过在读书人当中也颇有些名气,所以贾诩一出现,便有一群学子围上来热情的打招呼。
贾诩这些年基本上属于幕僚般的存在,在朝廷里起的作用更像是咨询顾问一样,同时他也有意的栽培一些弟子门生,同他打招呼的学子里就有不少受过他教导的。
“诸位过来这里的心情我是可以理解的。”眼见围过来的人数差不多了,贾诩便开口说道,“陛下的政令或许还有些许不够完善的地方,可是这些以后都会渐渐的改正,我们身为读书人,肩负着各种使命,决不能随波逐流的做一些损害华夏国的事情,况且陛下已经对大家表现出了足够的耐心,这里面有些人可能别有用意,妄图挑战陛下的威严,那只有死路一条。”
贾诩的这番话说完之后,学子当中有些人便已经明白,当下有些人已经做好准备离开了。
贾诩的话虽然不是特别的严厉,可是里面的意思却很明了,政令一旦实施是不可能更改的,有的只是改进而已,如果再触犯律法,那么东方胜是不会手下留情的。
随后贾诩又和这群学子畅聊了一番之后,这才带着随从回去了。
第二日,果然有不少学子背着行囊回去了。
识时务者为俊杰,若是一个人不懂变通,认死理,很有可能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直接撞墙而死,另一种便是撞破墙找到新出路,不过这世间能撞破墙的人又有几个呢?
贾诩出来游说只是第一步,第二步东方胜便是收集一些学子的信息,然后从这些学子的本身上开始做文章。
又一日,一名身材瘦弱的学子正在一群学子面前声嘶力竭的演讲,说的无非便是东方胜的政令和‘暴行’而已,而且说到最后还把山阳公也扯进来。
不过当他说的正起劲的时候,忽然被一个跛脚的老头跳上台来一把扭住耳朵骂道:“我们家几代书香门第就是让你来做着叛逆的么?”
这学子正想反驳,却因为耳朵被扭住痛的根本没有还嘴的能力,当下只能被跛脚老头扯着耳朵拖走。
这跛脚老头边拖走边对周围的学子说道:“寒窗苦读十载,诸位难道想就此付之一炬么?小老儿我虽然不通诗书,不过也略懂大理,现如今的皇帝陛下让我们有饭吃,有个安生的环境过活,这就够了,难道一定要像以前一样打来打去的才好么?”
就这样,原本还慷慨激昂的学子被他的跛脚老爹直接扭着耳朵拖走了,剩下一群学子看好戏般的伸着脖子在围观。
这个变故让所有人都有些措手不及。
不过紧接着这样的事情不断的上演,同窗好友、长辈、亲人、恩师,所有和学子有关的人物一个个出现,同时聚集起来的学子也一个个的被带走。
数量正一天天的减少,不过这其中也有一些顽固分子,即使是家里来人了也不肯离去,在他们心中维持心理的大道才是头等要事,其余都不足为虑。
就这样,在东方胜的各种方法运作下,聚集起来的学子已经十有八九回了故乡,剩下的都是一些顽固分子,这些人宣称要东方胜交出杀害马司的凶手,同时修改那条九年教育的政令,不过他们很聪明的没有提出要东方胜让位给山阳公。
东方胜自然不可能答应他们这个要求,首先那群亲兵如果东方胜交出去以后,那么以后谁还敢替朝廷办事?其次政令一旦实行就不可能更改,除非是改进,朝令夕改,这可是最损朝廷信誉的事情,东方胜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