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圭是第一个发现在背后挑拨世家豪门内斗的是李氏的,也是第一个判断出李氏到底想要什么,又在做什么的。
但他在发现了这些以后,并没有反抗,而是果断的派人找到了洛阳王氏,也就是王玄策所出身的王氏的家主,将其纳入到了太原王氏当中,将其变成了太原王氏的一个分支。
然后将族中所有的隐户和一部分田产转移到了洛阳王氏名下,再借着洛阳王氏跟雍王府的关系献进了雍王府。
而如今的大唐是雍王府当家,雍王府拿了太原王氏的进献,雍王府的门徒自然不可能再对太原王氏喊打喊杀,作为回报,李渊在大朝会的时候还将王圭好好的夸赞了一番,并且当场任命了王圭为李承德的王傅。
这个王傅听上去是没太傅、太师等职位值钱,可这是雍王府嫡长子的王傅。
等雍王一升级,雍王府的嫡长子一升级,那王圭这个王傅也就跟着升为太子太傅了。
到时候你再回过头去看他此前担任的王傅,你会发现他的王傅比一般的王傅要值钱一大截,几乎跟太子太傅没区别。
在这整件事中,王圭,乃至于他背后的太原王氏,看似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可实际上都是一些以后能轻易聚拢起来的东西而已,太原王氏的核心根基不仅没有任何损伤,反而还有所增强。
以后不出意外的话,会被现在还要富贵百倍。
所以说,王圭看似做了个很怂、很亏本的买卖,可实际上却赚大了。
而且王圭在做很怂、很亏本的买卖的时候,都是借着洛阳王氏的名义做的,所以别人要骂、要埋怨、要鄙夷的话,也只会鄙夷洛阳王氏,而不是鄙夷洛阳王氏背后的太原王氏。
纵然有人透过现象看到了本质,那又如何?
你能去骂、去埋怨、去鄙夷一个在顶尖世家豪门中稳如泰山,并且有着无限未来的世家豪门?
你不怕人家记恨上你,回头找个机会蹂躏死你,玩弄死你?!欞魊尛裞
当然了,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王圭所作的一切都是顺着李氏的心思做的,给出来的东西也是李氏想要的。
李氏即便是看出了王圭这么做的目的,也不好对王圭喊打喊杀,更不好再继续打压太原王氏,还得把太原王氏引入李氏的阵营,带着太原王氏去对付其他的世家豪门。
毕竟,人家都趴平了,也交出了你想要的一切了,你再欺负人那就是欺人太甚,要要人家的命,人家就该反抗了。
到时候人家振臂一呼,必然会有无数的世家豪门响应。
而这股力量足以颠覆这个时期的大唐。
所以李氏即便是眼睁睁的看着人家跳出了局外,并且贱兮兮的凑上来要跟李氏一起去对付其他世家豪门,依然得捏着鼻子让人家加入自己的阵营。
有了太原王氏做例子,其他的世家豪门自然是有样学样。
勋贵们作为大唐最忠实的拥护者,也跟着学了起来。
剩下的,不愿意有样学样的,自然是自认为底蕴深厚,比较头铁的。
然后他们就被以李氏为首的豪门团体,以及勋贵团体,联手给吊打了。
如果让李氏单独去对付其他的世家豪门,那李氏肯定会步步为艰、步步为营,但有了一部分世家豪门和一大部分勋贵支持的李氏,那真的是所向披靡。
兰陵萧氏就属于那种比较头铁的。
萧瑀仗着自己是大唐的宰相,仗着自己的姊妹跟李渊不清不楚,就想跟以李氏为首的豪门团体、勋贵团体碰一碰。
然后被打的抱头鼠窜。
萧瑀不得不让出宰相之位,割舍出一大笔的利益,壮士断腕,这才平息了以李氏为首的豪门团体、勋贵团体的怒火。
博陵崔氏、清河崔氏中,博陵崔氏已经彻底没了,清河崔氏如今也仅剩下了一支以耕读传家的清流还存活着,剩下的都被吞噬了。
范阳卢氏在送了足足十几位闺女以后,才勉强保存住了两支以耕读传家为主的族人。
他们先是请了一位相当有韵味的姑姑出面,做了高雅贤的侧室,然后借着高雅贤的关系,送了一位闺女到苏定方府上,然后再借着嫁了一位闺女入苏府的借口,大肆的给雍王府的心腹们送闺女、送田产、送钱财等物。
最后甚至走通了弘农杨氏的门路,将一个只有豆丁点大的闺女送进了雍王府,给李承德做了侧室,这才让李渊放了他们一马。
这要是放在以前,李渊估计想都不敢想。
毕竟,他帮儿子求娶五姓女的时候,不仅被人家羞辱了一个体无完肤,还被人家骂蛮夷,更别提让人家五姓女给他儿子或者孙子做侧室了。
至于其他的世家豪门,那也是花招齐出,通过各种花里胡哨的手段,保全了自己族中一支或者两支的人。
也就是李元吉不在长安城,没仔细看过世家豪门那些花里胡哨的手段,仅仅通过往来的文书窥得了其中一二,不然的话,以他的见识,也会被震惊到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