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如墨,深沉地铺展在天际,将万物笼罩在一片幽邃之中。
月华如练,皎洁而清冷,寥寥星辰点缀其间,闪烁着微弱却坚定的光芒,为这无垠的黑夜添上几分神秘与悠远。
旷野之上,春风轻拂,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暖意。淮北三月,草木渐醒,花蕾初绽,万物在这春风中,变得生机勃勃。
田重进这位身经百战的将领,率领着两万精锐骑兵,在夜色的掩护下,悄无声息地离开了大宋的军营,如同暗夜中的幽灵,朝着吴军营地的西北角悄然逼近。
他的眼中闪烁着冷冽的光芒,心中暗自发誓:“此次行动,定要让吴军见识我大宋铁骑的厉害,马踏联营,一展雄风!”
然而,田重进却不知,他的行动计划早已被吴军的密谍人员洞悉。
而那些潜伏在暗处的斥候,如同夜色中的猎豹,他们利用望远镜,远远地观察着宋军的动向,随后迅速返回,将这一重要情报呈报给了吴军的主帅。
在吴军大营的外围,一道道防线十分坚固。尤其是那些精心布置的雷区,它们如同隐藏在夜色中的死神,静静地等待着敌人的到来。
这些雷区,正是吴军为了防范宋军偷袭而精心准备的。
当宋军的铁蹄距吴军大营尚有一箭之地时,突然间,地面响起连绵不绝的爆炸声。
“轰轰轰!”之声震耳欲聋。
火光不时冒起,将夜色瞬间点亮,紧接着是浓烟滚滚。
宋军的骑兵队伍在这突如其来的打击下,顿时人仰马翻,乱作一团。
“该死,吴军竟有防备!”
田重进心中一凛,望着眼前这地狱般的景象,心中明白已然打草惊蛇。他迅速做出决断,厉声喝道:“撤!快撤!”
然而,吴军的准备远不止于此。就在宋军仓皇撤退之际,早已埋伏在撤退必经之路山林中的吴军精锐,如同夜色中的幽灵,猛然间从四面八方冲出,喊杀声震天动地。
“莫要走了宋军贼子!”
伴随着这震耳欲聋的怒吼,弩机齐发,冷箭如雨,密不透风地向宋军倾泻而去。
许多宋军将士在这突如其来的攻击下纷纷落马,鲜血染红了这片土地。
田重进深知此地不宜久留,夜幕之下,视线受阻,再战下去只会损失更多。
他强忍心痛,带着残兵败将,在吴军的穷追不舍中奋力突围,最终逃回了大宋军营。
此役,宋军损失惨重,至少损伤了数千人。
赵匡胤于灯火阑珊之时,仍伏案疾书,审阅着自京城翩然而至的重要奏折,眉宇间透露出一国之君的沉稳与忧虑。
忽而,营地外响起一阵纷扰嘈杂,打破了这夜的宁静。他猛地抬起头,眸中闪过一丝锐利,随即起身,大步流星走出帐篷,沉声问道:“究竟发生了何事?”
党进匆匆而来,步伐稳健,抱拳行礼,神色凝重地禀报:“启禀官家,乃是田将军率部归来,然其行动似乎并未得手。吴军大营周遭,布满了危险区域,一旦踏入,便是震耳欲聋爆炸之响。”
赵匡胤闻言,不禁长叹一声,目光深邃,似能穿透夜色,洞察远方:“苏宸此人,果真心思缜密,早有防备,对我大宋可能的偷袭,竟是丝毫不惧。”
正此时,田重进一身狼狈,踉跄而至。他衣衫褴褛,身上犹带着未散的硝烟味,手臂处更是鲜血淋漓,显然在战斗中受了伤。
他步履蹒跚,却仍坚持走到赵匡胤面前,双膝一曲,跪倒在地,声音中带着无尽的愧疚与自责:“官家,臣有辱使命,未能完成军令,请官家重重责罚!”
赵匡胤见状,眉头微皱,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但更多的是对局势的关切:“究竟是何等缘由,导致此次行动失利?你且细细道来。”
田重进不敢有丝毫隐瞒,仍保持着跪姿,将此次袭击的始末和盘托出。
从如何踏入那致命的雷区,引发连绵不绝的爆炸,到撤退途中如何遭遇吴军的伏兵,被其以逸待劳,损兵折将,最终只得狼狈逃回大营,损失兵马至少四五千之众。
赵匡胤眉头紧锁,神色凝重。他心中则想:“吴军如此有备无患,不仅提前设下了危险区,更在撤退路上埋下伏兵,这绝非偶然。想来,我军中怕是有了间隙,有人走漏了风声。但此等大事,调查起来必是千头万绪,十分麻烦。”
他目光转向仍跪在地上的田重进,语气稍缓:“你先起身吧。胜败乃兵家常事,今日虽败,但未必没有转机。况且,你未曾立下军令状,不必如此自责。”
田重进闻言,如释重负,缓缓站起,但神色依旧沮丧,心中暗自庆幸未立下那生死之约。他深知,今日之败,对自己、对军队都是一次沉重的打击。
“进帐再议!”赵匡胤一挥手,带着几位将领步入大帐。
帐内灯火通明,映照着众人或凝重、或思索的脸庞。
坐定之后,赵匡胤环视众人,沉声道:“吴军已掌握火器之利,我军今日两次受挫,士气必受影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