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常惠将象征第一名的奖品----一坛米酒领了,在其它什羡慕的目光中回到自己队列的时候,他们什的人一个个都高兴得跳了起来。
“常哥!我们终于赢了!”张三激动得不行,上前给了常惠一个大大的拥抱,虽然,为了这个第一,在这半个月的训练当中,他可没少挨常惠的鞭子。不过,他也明白了,如果没有付出,又哪来的这些回报?
“吾等是第一!不用去屯田了!”郑吉欢呼起来,与夏季一起将常惠连人带酒高高地举了起来。这两人都是大力士,举起常惠不过是小菜一碟。
其它人都一个劲地在旁边傻笑,他们这个什夺了魁,就不用去屯田了。今天孔军侯还十分高兴,给夺魁的什发了酒作奖励,他们有酒喝了。
他们当中年龄最大的王守一,也在捋着胡须笑出了眼泪,这是高兴的泪花啊,比他寻找到了自己最喜欢的香料还要高兴。
散了场之后,大家簇拥着常惠回到了宿舍。
常惠为了安抚兴奋的众人,拿出了军司马奖赏的美酒,掀开了盖子,一股浓烈的酒香弥漫了整个屋子。“各位同袍,今日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我们什终于夺得了演兵比试第一。这奖励呢,大家都有份。来,拿出碗来,我们现在就把它分了!庆祝我们的胜利!”
众人纷纷拿出自己喝水的碗,常惠一一满上,一坛美酒就这么均分了,十个人围成一团,互相碰了一下,一饮而尽。
小范意犹未尽,舔了舔空着的碗,“什长,你可别忘记了,你还答应给我们肉吃的!”
王守一在他脑袋上轻轻地敲了一下,“就知道吃!你放心吧,什长当了燧长后,自然少不了我们的好处,酒肉又算什么?”
“当然,当然。不过,这得要等到我真正当了燧长后,现在还早着呢!”常惠再一次承诺道。
“我看这事已经**不离十了,你们没有看到吗?我们刚一演完,我们什长就被单独叫到台上去了……”郑吉说道。
室内再度恢复了欢笑……
在七月十五日大比结束后,除了分配到屯田的八个什外,其余的戍卒又开始合编在一起,分发兵器,进行更加专业的军事训练。
常惠他们的军事训练分为两部分,每天上午在校场进行弓箭的训练,下午则是进行各种专业知识的训练。
因为他们是戍卒,不需要具备进攻的能力,只要能抵挡住敌人最初的进攻就行了,而弓箭就是最好的防御利器。箭靶设在百步开外,发矢十二支,及格的标准是中六矢。这个目标对于常惠来说,倒是不难。
至于专业知识的训练,主要是针对候望和举烽燧的专业训练。
候望主要是指担任边郡了望,侦察敌情,是戍卒日常最基本的军事生活,也是戍卒非常重要的职责。因为他们面临匈奴的威胁,一旦匈奴大举来犯,如果不能及时发出信息召来援兵,让匈奴人突破长城,深入内地抢掠,那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通过培训,常惠第一次知道了汉代为了有效地实现候望,居然还在戍卫地区设立了天田,并建立了有效的监督、管理体制。
天田,是西汉在戍所设立的重要的侦迹设施,于要塞之处,通川之道,以沙布其表,旦视其迹,以知匈奴来人。真的是雁过留声,人过留痕。这大概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于痕迹学的大规模应用。
戍卒们分成三班日夜巡逻,一旦发现敌踪,这时,就要通烽火。
烽火又称烽燧,《说文?火部》:“烽燧,候表也。边有警,则举火。”翻译成现代的话,烽燧与候望是紧密相连的,就是当边郡候望的人发现有敌人入侵的时候,戍卒必须举烽火以报警。古代没有电话、卫星、电报等先进的通讯工具,传送敌情就只能靠举烽火、书信邮递等形式报警了。
常惠以前只知道白天点烟为烽,晚上点火为燧报警,却完全没有想到一件看似简单的事情,居然还弄出了一部完整的《塞上烽火品约》要每天培训学习、背诵。
《塞上烽火品约》是汉代烽火制度的集大成者。“品”,科也。西汉的法律包括律、令、科、比四项,因此,烽火“品”相当于中央政府颁发的有关烽火制度的法律规定。
“约”,是一般的法律条文,是边塞根据朝廷的“品”而进一步细化制定的有关烽火的具体规定。比方说,敌人来了一千该如何报警,来了二千又如何报警。又譬如说下大雨的情况下,烽燧都无法点燃的情况下又该如何处理,报警报错了又该如何处理,等等,不一而足,反正把各种各样的意外情况都考虑进去了。
因为烽燧兵相当于现代的通讯兵,朝廷对戍卒中烽燧兵的素质培养还是很重视的,每晚要组织戍卒们识字、识数进行扫盲。
识数主要是由官员教授《管子》的九九乘法口诀,数字的加减法。这些知识,一般只有商人才懂得、并主动去学习的。
常惠没有想到汉代的戍卒居然进行这一方面的培训,看来从戍卒退伍回去之后,拥有这一项技能,在家找份好一点的工作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