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不搬家了
下的车来,马靴踩在整齐的青石板路上发出了‘踏踏’脆响。几名职工早就等待了许久,见大老板过来了急忙前来欢迎。
与一个月前相比,金陵制造局并没有多大的变化。厂房、设备都还是那些。真要说有的,怕是过去忙碌的人群如今少了许多、烟囱也不怎么冒烟了、以往堆满了仓库的半成品、成品、原材料如今也不见了踪影。
护厂队主力由于接受过军事训练随刘裕北上,如今留下来看家的只有原先的三分之一了。人一走,硕大的厂区颇有些空旷的感觉。
与几名职工随意地客套了几句,刘裕便来到了厂区边上新搭建的一栋小洋楼。那里是住厂内的高管的住所,和会客室。
沈允文、施密特、王贵等留守人员早已等着了。
“hrr.liu”
“先生”
“老板”
众人称呼不一,但无一不是站起身子恭敬地看着刘裕。
“坐吧。今天来之前先和大元帅阁下进行了商谈,由于结束时间无法确定害得大家久等,是在下的不是……”几人刚准备说话却被他伸手打断道:“总之,在下今天来的目的,主要是为金陵制造局未来数年内的大方向做出决定。由于时间紧缺,我们就直奔主题吧……施密特先生,请你先汇报一下近一个月来制造局的概况、王总监再汇报护厂队的情况、沈老请具体谈一下厂子的财政、最后请格伦斯坦先生谈一下我们制造局的销售情况。”
对于这种很德意志式的办事风格,施密特自然是早已习惯。他拿起桌上摆着的笔记,带上单边眼睛后直接用德语道:“制造局内各类武器、弹药的生产总额按照月前刘先生所制定的计划,已经下跌了百分之七十。以最大产量的0%的生产量算,目前所储备的原材料还可支持三到三个半月。到目前为止,我方通过上海方面从美国订购的钢材已经抵达上海,却由于不可抗力迟迟无法运抵江宁。在生产方面我方基本完成了计划中所要求的部分;详细内容还请翻看报告。”
说罢,一叠厚厚的文件就被递到了刘裕面前。
这些情况大家自然熟悉,自是不需要翻译了。刘裕点头接过文件留着晚上再看,他把目光移向了沈允文,老者不慌不慢地拿出了报表。
“一个月内,制造局的固定机械、资产没有变化,流动资金在先生提取了二十万银元后,目前尚有六十三万五千银元。以目前的开工情况来看,每月所付出的成本总和;包括人工、材料、损耗等,约在九千三百银元。销售方面,将有格伦斯坦先生解释。”
六十多万银元,这对于一家成立不过一年多、投产不到一年的军火厂可以说是一笔巨款。若是算上上次入宁时,自己提走的二十万经费话,短短一年时间就已经收回成本了。
事实上这笔钱的所得渠道并不是那么正规:早在**爆发前刘裕便想好了准备趁着机会赚上一笔,他特意命令制造局方面在**爆发前的一个月内开始进行全方面促销;所有先付一半款项,并且把交货日期放在十一月以后的订单,一律打五折的折扣如此疯狂的折扣和私下回扣自然使制造局获得了海量的订单。毕竟当时无人能想到十月中旬会爆发席卷中国的大**,相信跑的了人跑不了厂子的各路人士自然觉得是自己大赚了。由此,短期内制造局便接到了价值三百万的订单。
一半的款项被送了过来。当**爆发后,订单的下家们要么被革了命、要么弃之而逃、要么就成了**首义。然而无论哪种结果,以目前中国混乱的局势,和各省军政府政令连全省都无法实施来看,这些订单自然而然的就不了了之了。而原本要满足订单的军火,自然被用在装备第一镇上面。这等于刘裕没有发出一分货却收到了一百万银元。
当然,这种手段只能用一次,而且说实话有损金陵制造局的信誉。只不过一是刘裕急需所有能筹集到的资金、二则是金陵制造局在将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的产量只能满足第一镇本身,并不需要外销。
沈允文之后,便轮到了格伦斯坦发言。当初之所以用一个既不懂中文,也不熟悉中国官场的德国人来负责销售,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此时的中国极度畏惧洋人。相比天生就矮了一截的庶民们,在洋大人面前,官员们反而不敢玩什么花招。此外,这似乎也证实了金陵制造局是有洋人控股的事实。不过过了这段时间后,自然是要让格伦斯坦先生重新干回他工程师的老本行的。
这位刻板的德国人,带着无奈和苦恼的表情道:“不好意思刘先生,但制造局这个月的销量基本上……等于零。原因自然是贵国此刻正在发生的**。我知道对于国家而言,这似乎是一件好事情……但是它却严重影响了制造局的销售。而且……当初与贵国各地的武装部队所签订的订单远远超过了我们的生产量……总之,我觉得我并不适合贵国的思维方式,希望刘先生能让我重新去当工程师。”
用德语好声安慰了一下这个一根筋的德国人,刘裕最后把目光转向了王贵。
“护厂队人数最多的时候达到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