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隐士带着《华严经》和纸笔墨,住进山洞里写。
还有一位道宣法师,在终南山上住茅蓬。
《高僧传》上这一类记载很多,道家也有这类的记载。
维摩居士房间里,平常是隐形的。
这些弟子在出家人身上犯戒,又犯了威仪戒,真不知如何是好。
有神通的使尽神通,练气功的就发功,但是都没有用。
尔时,天问舍利弗:“何故去华?”
答曰:“此华不如法,是以去之。”
“勿谓此华为不如法,所以者何?是华无所分别,仁者自生分别想耳。”
若于佛法出家,有所分别,为不如法。若无所分别,是则如法。
你们跟佛出家学佛法,起分别心就不是佛法,修到无分别心才是真正佛法。
起分别妄想才是犯戒,就不如法,没有分别妄想才如法,才算是守戒。
你们受过戒的,尤其要注意。
讲到这里,想起有位法师,我们一同去一位居士家中。
到吃饭时间,居士想起没有为法师准备素菜,这位法师就说,出家人无所分别。
他意思是没关系的,也是可以的。
他的确是可以这么做的。
第一,他是西藏来的密宗法师,习惯上可以的。
第二,他的修持的确到了这个境界,别人不能。
观诸菩萨华不著者,已断一切分别想故。
菩萨大都是在家人,出家人天天早晚所礼拜的,都是在家人,众菩萨中只有地藏王菩萨是出家相,百千万亿菩萨都是现在家相,身上还穿的戴的一大堆宝物。罗汉相就拘谨多了。《维摩诘经》讲的是不二法门,真正佛法不分出世入世。
但是宗教界却把出家和在家分别得很开,不通到了极点,这是六通之外的第七通,叫不通。
还有,大部分的佛经注释是居士写的,像李长者、傅大士,现代的欧阳竟无,他们今天还在的话,恐怕也要挨出家人的批评。
譬如人畏时,非人得其便。例如人有害怕的心理,就容易被鬼所魔。所以人如有正气,没有恐惧心。
前些天本院有位出家同道回乡下,在山中追随一位比丘尼师父,她写信给我说到这位师父,一人住在山洞中几十年,是真修行人。人如果怕鬼,一定有鬼,你给这种非人有隙可乘,它就来了。
你正气一来,它就没了。
我一辈子想看鬼都看不到,遗憾之至。
当年我有一个道友说他住的地方有狐狸精,晚上连人带床都给抬出去了,讲得活龙活现。
另一个身患肺病,就自告奋勇去住他的房间,反正自己有病,狐仙来了就跟它走。
但是却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你不怕它,它无机可乘,就是这样。
如是弟子畏生死故,色声香味触得其便也。如果怕生死,怎么了生死?
好看的要看,好听的要听,好吃的要吃,连生都了不了,怎么去了死?
碰到外面一个境界你就动念,贪嗔痴就起了,受了六尘六根干扰,怎么了生死?
已离畏者,一切五欲无能为也。无恐怖心者,一切境界就不能动摇他。
已离畏者,正气浩然,就算在五欲中打滚也没有关系,都魔不到你。
结习未尽,华着身耳。结习尽者,华不着也。
“结习”首次出自《维摩诸经》,此后在中文中就经常用到。
修到阿罗汉境界,虽然能不动念了,但是那个根根没有断,是压制住的,那个叫结习未尽。
像男罗汉碰到女性,想看而又不敢看,愈是如此,心中已动念了。
倒是菩萨境界就算盯着看,反而没事,因为他见而不见。
结习未尽,所以天花黏身,大菩萨结习已尽,所以花不黏身。
有时我起了烦恼,发了脾气,就想到这句诗,自己是天花着身了,就笑一笑。
结习就是《俱舍论》的八十八结使,一点点根不刨掉,结使就没有断除。
《维摩诘经》代表的是佛法中心的解脱法门,学佛目的在如何求解脱,怎么样才能解脱生死、解脱烦恼、出离三界、找到自己生命的本源。
本经对解脱法门说了很多,但是本经最重要的秘密有几个重点:成佛不在于出家或是在家,没有出入之分别,能解脱者在世间能解脱,出世间也能解脱。出入自如才是自在,否则永远得不到自在之身,所以叫不二法门,没有出家在家、出世入世之别。
维摩居士的方丈大小房间中,可以容纳三千大千世界,容纳那么多的人和那么多巨大的座椅,没有时间和空间的分别。
一千多年后玄奘法师的传记《慈恩传》,就记载玄奘法师亲自到维摩居士的方丈房间的经历,此是后话。
我们前面讲过了。我们人人都有方丈之室,你自己找不到,找到了就成功了。
这是什么花?花有很多种,有名利之花,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