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军史小说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 第483章 将相之才(2/4)

第483章 将相之才(2/4)

有声小说,笔趣阁在线收听!
才是孔子口中真正的仁者啊。

真应该早点来向他请教。

就在这时,他发现有几个年轻人,正如他一般站在不远处,观察这边的情况。

心中一动,就走上前去道:“在下渑池曹端有礼了,敢问诸位可是来洛下书院求学的?”

曹端?

几人都不禁有些惊讶,这个名字他们可是如雷贯耳。

毕竟妥妥的别人家的孩子,没少被师长拿来做比较。

可他不是理学门徒吗?怎么会来这里?

心中这么想,表面却不敢怠慢,纷纷还礼:

“在下建安杨荣……”

“在下石首杨溥……”

“在下兖州韩克忠……”

——

送走学生回到办公室,陈景恪正准备了解一下书院的近况,却见程一民拿着一沓纸递过来:

“既然都要见曹端了,何不多见几个人。”

“向书院投递行卷者甚多,这些是我从中挑选出来杰出者,总共一十三份。”

“我觉得都是可造之材,你不妨都见见。”

行卷,是古代读书人求职用的东西,将自己最优秀的作品写下来,送给达官显贵以求获得赏识。

后来被广泛应用于拜师、求学之类的场合。

陈景恪:“……”

行吧,还要指着这老头干活呢,这点面子还是要给的。

于是就说道:“这些人都在镇上?”

程一民说道:“应当都在镇上……能找到几个就先见几个吧,剩下的以后再见也不迟。”

陈景恪:“行,你让他们都过来吧……我先看看他们的文章,免得到时候出丑。”

之后他拿起文章翻看起来。

杨荣?杨溥?

这俩人陈景恪岂能不知道,正是永乐朝大名鼎鼎的三杨之二。

之前见到杨士奇的时候,他就在好奇剩下的二杨啥时候出来。

还担心过,这俩人别被蝴蝶的小翅膀给扇没了。

现在看来是多虑了。

对于这些人能出头,他一点都不奇怪。

有些人能出头靠的是运气,有些人靠的是实力。

只要天赋和能力还在,换个环境也一样能有所作为。

三杨这样的人,实力是毋庸置疑的,出头是早晚的事情。

只是没想到,他们竟然给我投递行卷?

尽管已经知道自己是大人物,可陈景恪还是觉得很兴奋。

但更多的还是诡异。

试想一下,如果将来内阁七学士,全是他举荐出仕并提拔上来的。

啧……

真想看看朱雄英是啥表情。

此时他还不知道,杨荣和杨溥已经获得地方衙门举荐,是来京城参加考核的。

不过区别不大。

两人都来洛下书院求学了,这关系基本就确定了,是撇不开的。

杨荣的文章没什么可说的,运用唯物论谈了自己对历史的了解,还是很有见地的。

不过对现在的陈景恪来说,也仅此而已了。

反倒是杨溥的文章,很是让他惊奇。

写的竟然是军略,而且认知非常的中规中矩。

这里中规中矩可不是贬义词,而是称赞。

一个文人,还是没有上过战场的文人,就对军略有着清晰正确的了解,这非常不容易。

可以说天赋异禀。

稍加培养就是不错的将领……

考虑到杨溥在前世的成就,妥妥的将帅之才啊。

这不禁让陈景恪感到诧异。

杨溥不是内阁学士、文臣领袖吗?还懂军事?

上辈子没听说过啊。

事实上,上辈子他也就知道三杨,具体就不甚了解了。

况且,史书上也只是提过一嘴他习武,并没有做过多介绍。

他不知道也属正常。

不过现在了解也不晚。

陈景恪不禁回过头,开始逐字逐句的阅读杨溥的文章。

发现他对很多问题的看法虽然不新颖,却都切中要害。

比如他认为,北方当穷追猛打,不可给蒙古恢复元气的机会。

要一直打到他们彻底加入大明才可以。

南方和西南则不同,这里气候恶劣地形条件复杂,族群成分也很复杂。

一味用兵并不可取,最好剿抚并用。对于不服从朝廷的,要给予严厉打击,将其打疼打怕打服,杀鸡儆猴。

对于服从朝廷的,当安抚之,教化之,使其成为大明子民。

别的不说,仅此两条陈景恪就敢断言,杨溥绝不是纸上谈兵之人。

当即就做出决定,必须好好培养。

大明不缺行政方面的人才。

不说原本历史上就存在的大佬,仅仅是他穿越后朝廷培养的相关人才,就车载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