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发生的诸多大事,未能波及到淮南。>
刘基和顾雍等人正沿着从庐南到芦北的线路,有条不紊地调研庐江各县“督市署”的运转情况。>
同时,陈勤统领的淮西营三千精锐已经陈兵六安,随时准备镇压可能闹事的豪族。>
相较于孙策在中原遭遇的各种危情,刘基在庐江郡重设“利官”所遭遇的阻力,显然是小打小闹。>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孙策显然已经失道,而刘基则在践行他的道!>
九月,刘基让顾雍、陈勤等人开始行动后,他先是吩咐张昭总领政务,又让刘晔总领军务。>
然后,刘基召来陆绩、顾邵、凌统这三位文武重臣的子弟,让他们陪自己白龙鱼服。>
随侍左右,护卫安全的是刘基的近侍——张世,和十名刘氏亲兵。>
刘基先是带着他们到舒县官市逛了一圈,看看官市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舒县官市就在城南大街西侧,蒋琬专门在这里开辟出一条长八十米,宽三十米的广场。>
一座朱红牌坊上书有“舒县官市”四个大字。>
走进牌坊,迎面就是官铁、官粮、官盐等督市署经营的商铺。>
“走,过去看看!”>
身着麦黄色锦衣的刘基一招手,带着一帮子小弟朝官府商铺走去,颇有京师纨绔的味道。>
刘基先带他们到官粮门口,只见一个小吏正守着一袋子白花花的大米坐在门口发呆。>
他看见几个纨绔模样的少年走来,也不起身,继续坐在小凳上发呆。>
直到刘基走到他近前,盯着他大眼瞪小眼时,这小吏才奇怪地问:>
“小郎君可是要买粮?”>
心里想着:这些纨绔还会来买粮?莫不是来消遣我!>
刘基微微一笑:“不买,就看看。”>
那小吏点点头,自来熟道:“小郎君随便看,都是刚收上来的大米,新鲜的很,三百钱一斗。”>
刘基故作疑惑:“三百钱一斗,这么贵有人买吗?”>
跟随在他身后的陆绩皱起眉头:这三百钱一斗不就是你定的吗?你还知道贵啊!>
小吏笑曰:“自是有的,买的还不少!”>
“哦?那我可否打听打听,都是什么人买这么贵的米?”>
刘基好奇地问道。>
在他的预料中,秋收刚刚结束,现在百姓家中应该不缺粮才对。怎么听这个小吏说,好像这三百钱一斗的大米很抢手呢?>
小吏也不瞒刘基,直接回答:“哈哈,买的人多是像小郎君这样衣着体面的人!”>
嗯?>
刘基先是不解,然后立马警觉起来!>
tnnd,这些豪族低买高卖到我头上来了!>
果不其然,不一会儿,就有一名衣着奢华的男子带着好多仆从,抬着一口大箱子来到官粮前:>
“何君,今天官号里的粮,我家主人全要了!这是三百贯钱!”>
官粮小吏立马喜笑颜开:>
“好说,好说!周君是自己让人抬还是要我给您送到府上?”>
那周姓男子摆摆手:>
“不劳何君,让下人们抬就好。你们,赶紧进去搬米!”>
随后,一大推仆从进入官号,将一袋袋大米抗出官号。>
刘基在一旁目瞪口呆地看着这些人把官粮里的米全部搬走……>
糟糕,大意了!>
舒县眼皮子底下都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其他县刘基简直不敢想!>
刘基被这周姓男子切身教育了什么叫“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怀着仿佛看见苍蝇落在自己碗里的恶心,刘基又带着陆绩等人进入生意红火的官铁。>
官铁这边,情况总算正常许多,穿素服的、华服的、麻绣的,社会各个阶级的人都有。>
他们在官铁购买农具、兵器、斧头等铁制品,生意异常火爆。>
刘基对陆绩等人说:“你们看出什么问题没有?”>
三人中年纪最大的顾邵说:“禀刘君,邵觉得官粮不如官铁有利国家!”>
刘基笑问:“为何?”>
顾邵回答:“购买官铁者,黔首士人皆有,故能聚万民之财。而官粮只有富户购买,官府无法吸纳黔首之财!”>
啊?!>
顾邵的回答给刘基整不会了,刘基想说:你不愧是士族子弟啊,我这便利黔首的政策,到你这怎么还成了掠夺民脂民膏的典范了?!>
刘基摇摇头,带着众人走出官铁。>
之后,他又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