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桓宣布完这几条命令。
文宗道、肖河生、耿南忠三人还没来得及为自己开脱,就被禁卫军给带走了。
文宗道三人一带走。
大庆殿里的不少大臣就慌得不行。
“陛下一回京,就采用如此凌厉的手段处置朝臣,真是雷厉风行。”
“还好当初没有和文宗道走得太近,否则,今天这事就要牵扯到自己身上。”
“真是怀念太上皇在位之时,只要按时处理完自己手中的公务就行,哪像现在这般提心吊胆。”
当然,有人心慌,就有人幸灾乐祸。
“嘿,文宗道、耿南忠等人被革职查办,这朝廷里又会空出来好几个位置,我岂不是又有机会了?”
“耿南忠这混蛋,此前利用太上皇的信任,叫我排挤在外,担任开封府尹一职,现如今总算被陛下拿下,这仇算是报了。”
看着下方神色各一的一众大臣,赵桓没有理会,吩咐李纲。
“李纲,朝廷如今是多事之秋,你身为当朝太宰,朕希望你能率领朝臣稳定朝政,以保证朝廷中枢能顺利运转,不会出现任何的闪失。”
李纲其实很想劝赵桓能不能不要有这么重的杀性。
但话到嘴边,始终是没敢说出来。
只得点头领命。
“臣领旨!”
赵桓吩咐了李纲一些事情后,又给种师道和张叔夜二人下旨。
“筹备组建军学院一事,朕就交给你们二人去做,此事事关大宋国运,乃是重中之重,朕希望你二人一定要将此事办妥,不可懈怠。”
种师道和张叔夜两人。
尽管不清楚该如何组建军学院。
但两人也是非常的清楚。
军学院不仅仅只是在提升他们武将的地位。
同样的,也会为大宋培养优秀的武将。
天子的目标是什么,他们两人非常的清楚。
如果他们的能力跟不上天子的步伐,无法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此事
后果将会是极其的严重。
因此,二人连忙领旨。
“臣领旨!”
赵桓陆陆续续的又下达了几道旨意后,大手一挥。
“退朝!”
一众大臣齐齐躬身行礼。
“臣等恭送陛下万岁!”
赵桓回到垂拱殿之后,将张东叫了进来。
“奴婢见过陛下!”
赵桓坐在龙椅上,脑中思虑万千。
他一直都在思考一个问题。
如何才能绕过文人士大夫这个阶层,将自己的政令传达到普通百姓耳中,让更多的人知晓。
让普通百姓也能详细的了解天子为何会颁布这些政令,而这些政令到底有何意义等等。
通过太学生两次闹事这件事就能看出。
这些太学生是没什么主见的,他们的视野和认知,基本上都是通过太学院里的大学士,还有教习所传授的。
并不是说那些大学士和太学院的教习,都是能力平庸之辈。
主要是这些大学士的威望很高。
他们的一言一行,会影响到这些太学生的三观。
潜意识里就会让太学生只会听从大学士和教习所说的话,和所阐述的观点。
如果这些大学士和教习能完全站在赵桓的这个角度,那倒也没什么问题。
怕就怕像文宗道、肖河生、还有耿南忠这种人。
他们完全就不和赵桓这个天子一条心。
这其中就会形成一个核心利益圈。
而这个利益圈,往往会与朝廷的某些政策有所冲突。
是不利于赵桓接下来的一些改革措施的。
因此,赵桓决定,得打破这种局面才行。
看着下方的张东,赵桓问他。
“张东,这东京城中,有多少不得志,生活困苦的文人士子?”
张东见天子突然问这个问题,心下疑惑。
“陛下为何突然问这个问题?”
尽管张东心下疑惑,但他身为冰井务的干事管,对东京城的相关情报都很是清楚。
天子问的这个问题,尽管不属于冰井务的重点情报,但他也知道一二。
因此,他连忙向赵桓禀报。
“陛下,根据冰井务目前所掌握到的数目,在这东京城中,滞留着约一百余名已有功名再身,却无法进入吏部候补官员名单的文人士子。”
“一百多名?人数倒是不算多。”
赵桓想了想,问张东。
“这些文人士子平时都是以何为生?住在何处?”
张东搜索了一下脑中的信息,禀报给赵桓:
“陛下,这些文人士子,因为没有进入吏部的候补名单,大多是为城中的一些大户人家或商贾之家做一些零碎的录书之事,收入极低,
正是因为他们收入极低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