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兵当日,江水滔滔、乌云密布,黑压压的八千子弟兵穿戴齐整的军服站在凛冽的风中等待项梁发号施令。[][].[][].[]江头停靠着数百艘船,很大一部分船只都是民众自发组织起来用来护送他们过河的。在军队的外围站满了将士们的家人,依依惜别,哪怕再看一眼也好,没有呼天抢地的哭喊、没有痛彻心扉的哀嚎,大家只是肃穆地望着这些背井离乡、很有可能因为抗秦复楚而战死沙场的将士。在这些将士身上凝聚着所有人复兴楚国的希望,他们负责冲锋陷阵,剩下的江东父老负责军备供应为前线打造一个稳固的大后方,所有人都随时准备着为抗秦复楚大业抛头颅撒热血,这种喷薄而出的热血和积极进取的热情是楚人的象征。
这支八千人的队伍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前面三排是弩兵,作战之时,当第一排射击的时候第二排第三排搭箭准备,这样轮番上阵,万弩齐发,密集的弩极具杀伤力,经过改良过的弓弩射程极远,采薇望着这弩想起多少年前那个在下邳惊心动魄的夜晚,当初手持弓弩危及自己性命的人如今归顺在项梁门下,却道人心叵测,是敌是友全在一念之间,此人默默无闻地为这支军队打造出研发过的弩,自己连姓名都不曾问及,再看身后这八千士兵,谁不是有着自己的使命扮演着自己的角色,在这浩浩荡荡的天下大势面前,所有人都是这只无情之手的棋子,前途难料、祸福未知,正如那奔腾不息的江水、所有人似乎都在不停地往前走,果真如此吗?是自己主动迈出的前进的步伐,还是因地势高低而被动地推向远方卷入历史潮流?
采薇看着胯下的马匹,马是稀缺的资源,征用来的几十匹马儿只有几个较高官衔的人才有,上柱国项梁、校尉项羽、大司马龙且再加上一些项氏家族的亲信如项伯和自己等,其余人等皆步行前进。弩兵四周是负责保护他们和进行攻击的军阵,身穿铠甲、手持长矛(大约现在的六七米长),从武器装备来看,长矛是杀伤力最大的步兵兵种,枪头如林、方阵如山,巨大的冲击力使得这些配合得力的军阵所向披靡不可阻挡,同时起着防止冲到身前的敌人攻击这些弩兵的作用。随后的持戟士兵多为自由搏斗,不需要像长矛手一样以军阵为搏战单位,戟的长度不过长矛的三分之一(相当于现在的两米八左右),实际上是在戈的基础上加装了矛头,可以钩砍也可以直刺。另一个军阵的士兵手持被(pi,第二声)起着冲击敌军的作用,此种兵器更像是在长竿上插上短剑,长度介于戟和长矛之间(相当于现在的三米五左右),如此一来,三种手持不同兵器的士兵之间互相保护、进退有素,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型团体。采用的是车驰卒奔的作战方式,四匹马拉着的战车身后跟随着庞大的步兵,因为时间和地理限制,尚未形成完备的军阵,采薇能看出的门道也就这些,前面的项梁已经开始鼓动军心了,采薇连忙站稳身姿竖起耳朵听项梁讲话。
“将士们,我梁某先在这里感谢大家誓死相随。明知此去可能战死沙场仍愿意为了复兴楚国而视死如归,想我楚国兵强马悍却被那暴秦吞灭,那暴秦背信弃义丝毫没有仁义道德,扣押我楚国国君,致楚怀王客死他乡,此等仇恨不报妄为男子妄为楚国人民!现在陈王号令我们楚国民众西进抗秦,我们作为楚国的子孙后代义不容辞,誓要消灭暴秦,复兴楚国。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江边风大浪急,大风吹得战棋旗烈烈作响,项梁的一番鼓动人心的豪情状语令八千子弟兵热血沸腾,纷纷举起手中的兵器指向空中呐喊:“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楚虽三户,亡秦必楚!”项梁见激起了大家战斗的热情,如是三番后,便举起双手示意大家噤声。广阔的空间内,八千兵马颇有秩序,看到项梁的指示后立马鸦雀无声。
“今日跟随我项梁而去的都是我梁某的手足兄弟,江东的父老乡亲们,战场凶险、刀剑无情,梁某无法向你们保证将士们的平安归来,在这里向你们赔罪,也感谢你们养育了这一群楚国的精英!”正着,那站在高处的项梁徒步走下来,竟然朝着围在一旁的江东父老磕头赔罪和致谢,众人皆为项梁的诚恳所打动和折服,纷纷上前搀扶,有几个民众见如此已经热泪盈眶。
项梁在项羽的搀扶下回到台前,大臂一挥,那些个站在一旁的兵开始逐个地给八千士兵倒满杯中的酒,“将士们,再饮一杯故乡的酒,拾一抔故乡的黄土,今日,我们即将远离故乡,为了我们共同的理想而奋斗!喝!”一声令下,众人齐齐饮尽杯中之酒,豪情万丈地将酒杯掷向地面以示自己必死之决心,抓起一把故乡的黄土收进囊中,自此相决绝。不知是谁带头唱起的吴越旧曲:
“跞躁摧长恧兮擢戟驭殳。
所离不降兮泄我王气苏。
三军一飞降兮所向皆殂。
一士判死兮而当百夫。
道祐有德兮吴卒自屠。
雪我王宿耻兮威振八都。
军伍难更兮势如貔貙。
行行各努力兮于乎于乎。”
采薇听着这声势壮阔、一雪前耻的吴越旧曲,心中颇多感触,传闻此曲是越王勾践十九年冬勾践检阅即将出征伐吴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