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口,是长城上的一个重要关口,南距八达岭北的岔道城五百里,北距平定堡一百里,过了平定堡不远就是蒙了。
刘掌柜跟张三儿商量:“咱们到石口闯一闯?”
出赤城,奔石口,还是一水儿的大山沟,宽阔有二里,窄有一里或不足一里,两山之中开出片片田地,临近村子的田地上,有三三两的牲口悠闲的啃着地上的草皮,牲口的主人,不怕牲口被人拉走,牲口也不会有人拉走。
一百里的途,主仆三人走了一天半“面地势越来越开阔,远远看见前面,现出了一座城池,随着离城池越走越近,一座城门座北朝南扑面而来,城墙从城门向左右延引,左右的城墙中间各有个突出城墙的墩台,这突出的墩台每座城池都有,是为了在敌人进攻时,射杀那些爬城的敌人特意设计建造的。
这座城虽不大,但巍威壮观,像个不可侵犯的巨人储在这群山环抱之中,这就是石口城。
石口城,座落在四面环山的山坳里,这个山坳东西不过三里,南北三里有余,由于这片空地北面宽,南面窄,石口这座城,由于地理的限制,修成了一个北宽南窄的梯形,当地人管它叫棺材形。
石口城南,一里多地,有一块拔地而起的大石头,高有两丈五六,顶上直径两丈五六,上面刻有突兀二字。“石口”因此石而得名。
石口城,北靠蜘蛛山,西有黄龙河,东有青龙河,两条河水,到城南一里多拔地而起的“石”南一百多米会合。
一千多年前,唐朝宰相房玄龄,来到此地,看到此地二龙戏珠,有王者之气,在南山顶上埋了一个镇物,破了这里二龙戏珠的风水,使此地后来没有出现叱咤风云的人物,此地虽然未出叱咤风云的人物,但是后来也兴盛繁华了数百年。
元末农民出身的朱元璋,攻陷大都(北京),把蒙古人赶到漠北,朱元璋以辽宁(大宁),蒙古多伦(开平)和张北(兴和)设防§元璋死后,朱元璋四子燕王朱棣,与其侄朱充文,展开了四年靖难之役,在这四年z役中,已臣服明王朝的蒙古部族兀哈部,曾出兵帮助朱棣,“兀哈”部z功卓著,朱棣胜利后,为报答蒙古人“兀哈”部,把大宁(辽宁宁城县)送给了“兀哈”部,大宁丢掉后,兴和废弃,开平孤立无援,于宣德五年(1430年)将“开平卫”迁于石口城,从此以后石口城就成了军事重镇。
公元1449年(正统十四年)的土木堡之变,蒙古族“瓦剌”部,就是从石口攻入的,石口一失,下一个冲击的目标就是八达岭和居庸关,从而直接危及京师,因此,明代在这里不断增加驻军,设置衙门,由于石口变成了军事要塞和方圆几百里的政治中心,从而带动了经济的发展,从而使这里商贾云集,店铺林立″入主中原,满、蒙、回、汉已成一家,石口比较明代虽然已失去原来军事要塞的显赫地位,但是此时蒙古各部族时有发生叛乱,康熙皇帝曾于此地出师缴灭噶尔丹″政府并没有轻视石口军事要塞的地位,曾于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由直隶总督孙嘉凎对石口城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修缮,还曾在雍正十三年,在这里设立理事厅,掌管口外正白、镶白、镶黄、正兰,四旗,和延庆、怀来、龙门(龙关)、赤城事宜。
石口城,周长六里零十三步,有三门,东长门,西楚门,南永安门,屯军5600人,鼎盛时期人口4.5万,城居民3000多户,店铺上百家,衙门林立,庙宇齐全。
到了民,虽然这里已彻底失去了军事要塞的地理位置,但是也曾设置了石县,由于这里几百年来累积的人文和商业底蕴,又由于民时期,军阀混z,匪盗横行,乡间有钱人或b难于此,或把钱投资于此地做生意,这里依然不失明清时期的繁华∠来京津的商带来洋货、干果,带回皮毛、油面、胡麻油,北去多伦,蒙的商,驮走石口城酿造的干裂的白酒、日用品,而驮来皮毛,赶来膨马匹,这里是京津商和蒙商交换货物的基地,这里也是方圆几百里的居民,日用品和农产品的集散地。
这里有酒坊、酱坊、染坊、药铺、杂货铺,粮食、土特产贸易货栈……
石口的繁华招来了南来北往的商,到过石口的人都知道这么一句话:“天下十三省,唯有石冷,有了“七贤地”,数不着石冷。”
那么“七贤地”在哪儿呢?它又为什么这么冷呢?“七贤地”在石口西北四十多里地的地方,它是一个像驴脊梁一样的大山梁,夏天的雨浇在驴脊梁背上,眼看着有一部分水往南了,有一部分的水往北了≮它的北边不远有个地方叫“化风口”,蒙的冷空气吹到这里骤然间化成了强劲的西北风拽在“七贤地”大山梁的驴脊梁背上,把有生命的冻僵了,把无生命的冻透了。
石口冷,“七贤地”比石口还要冷,那么石口为什么那么冷哪?
石口的东边往北有条大山沟,大山沟的尽头是“冰山梁。“冰山梁”上结的冰到五六月还没化尽,到七八月又结冰了,从冰山梁下的泉水汇成了青龙河。
石口西边往北也有条大山沟,从沽源小平原湿地渗下来的水从这条大山沟中溢出,潺潺溪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